:::
熱門影音
草鞋墩行動藝術 相揪踩街慶元宵
00:03:35

草鞋墩行動藝術 相揪踩街慶元宵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影音平臺
  • 由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指導、草鞋墩鄉土文教協會主辦的 「2023 草鞋墩相揪鬧元宵」活動於今日農曆元月十五元宵節,也是俗 稱的小過年,在臺灣工藝文化園區以及草屯鎮街區熱鬧歡慶展開。這是 一場由居民及社區自主發起的藝術行動,以在地文化、素材以及生活采 風為特色,手作花燈或裝扮造型,一起偕老攜幼踩街熱鬧歡慶踩街,透 過元宵節慶凝聚社區情感,築起在地人的集體記憶,更喚起疫情前大家 的熱情與希望。 工藝中心張仁吉主任表示,草屯鎮最初為拓墾者、挑夫、商旅之出 入內山的門戶,他們常在此換棄舊草鞋,日積月累,草鞋成墩,故舊名 為「草鞋墩」。草屯鎮的「北投舊街」早期是商業與行政中心,所以有 「一府二鹿三艋舺四北投」之說,鎮上有國家三級古蹟登瀛書院、洪姓 宗祠燉倫堂、龍德廟,以及武財神廟、九九峰自然保留區等,具有深厚 的文化底蘊及豐富的自然生態,造就獨特的人文風情。這次的踩街活動 社區居民透過手作行動花燈、主題裝扮造型,發揮創意,融入文化內容, 攜家帶眷走在當代生活的街頭,回望過去的歷史風華。工藝中心特別以 象徵「勇敢、療癒、向前行」的 2023 代表色「歡呼洋紅」以及滿載手 作工藝的綠工藝行動花燈向大家祝福。同時規劃手作工藝花燈體驗,邀 大家製作竹製燈籠、剪紙燈籠等,用手作、環保的綠工藝精神製作一個 期許來年平安順遂的燈籠,再一起參與文化踩街,從文化意識、手作體 驗到行動參與,在封閉將兩年的疫情生活,今天大家能攜手走出去,這 是一個相當有意義的元宵節。 臺灣工藝文化園區光環境裝點的古蹟「工藝文化館」就是最大的花燈, 更是草屯鎮最代表性的文化地標,今日草屯鎮社區居民齊聚在這個大花 燈前,用藝術行動花燈、創意又療癒的工藝燈籠、歡樂的笑聲和喜慶的 鑼鼓聲,共同期許疫後新生,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觀看次數12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影音平臺 上傳
《山歌一唱心花開》客家歌謠管弦樂專輯CD 單元三「哥妹唱情歌」
00:48:23

《山歌一唱心花開》客家歌謠管弦樂專輯CD 單元三「哥妹唱情歌」

  • NTSO線上音樂廳
  • 《山歌一唱心花開》客家歌謠管弦樂專輯CD 單元三「哥妹唱情歌」 While music blossoms my heart –The Best of Hakka Folk Songs CD 3 - Love Songs 【收錄曲目】 01 船頭歌 呂錦明採譜 黃思瑜編曲 02 送金釵 鄭榮興傳譜 黃思瑜編曲 03 糶酒 古曲 黃思瑜編曲 04 十八摸 徐進堯採譜 黃思瑜編曲 05 月清古賢人 曾先枝傳譜 黃思瑜編曲 06 採茶 呂錦明、姜雲玉採譜 陳昶安編曲 07 洗手巾 姜雲玉記譜 陳樹熙編曲 08 問卜 姜雲玉記譜 陳樹熙編曲 09 送郎歌 古曲 陳樹熙編曲 10 十二月採茶 楊兆禎記譜 陳樹熙編曲 11 桃花開 古曲 陳樹熙編曲 12 撐船歌 古曲 陳樹熙編曲 發行、演出/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指揮:葉政德、陳樹熙、林天吉(依錄音時間先後排列) 專輯策劃、文字提供:呂錦明 歌謠介紹:呂錦明、姜雲玉 編輯顧問、英文翻譯:吳家恆 英文審校:傅士哲 資料整理:劉佳奇 錄音監製:陳樹熙 錄音:水妖藝術製作有限公司 錄音時間及地點:2022年3月至7月,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演奏廳 美術設計及印刷:川磊設計印刷美學 出版日期:2022年12月 定價:新臺幣400元 背景畫作:黃水文〈春光〉/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 ▶#link[點擊瀏覽介紹專頁],[https://event.culture.tw/NTSO/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actId=30016]link# ▶出版品訂購網址 單行版:#link[https://www.ntso.gov.tw/shoppinginfo?pid=549&uid=1333],[https://www.ntso.gov.tw/shoppinginfo?pid=549&uid=1333]link# 合輯:#link[https://www.ntso.gov.tw/shoppinginfo?pid=552&uid=1333],[https://www.ntso.gov.tw/shoppinginfo?pid=552&uid=1333]link#
觀看次數12
NTSO線上音樂廳 上傳
找回布農藤編記憶
00:00:00

找回布農藤編記憶

  •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 在過去的布農社會裡,做自己的生活器具,是在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情,因採集進入山林且處理上的費工,過往是男性該具備的基本能力,如同女性需有織布做衣服的能力般。然而,如今這樣的能力在部落裡卻是少見,且面臨青黃不接的窘境。舉目望去繼續在做藤編的人大多是年長者,以卓溪鄉為例中平村黃泰山阿公已高齡93歲;太平村余清山已70歲。較為年輕者有卓清村的陳國良約莫40歲,但因為養家活口只能以開卡車維生,利用工作之餘來繼續藤編工作。 在過往的學習模式,是用觀察的方式來學習這樣技藝,部落裡也有一種說法是技藝不得教人否則會折壽。再加上藤料的取得不易,需到山中採集相當的藤料,且再加上法規的限定,也讓採集藤料變得更不容易。然而,處理藤的工序相當費時且需要耐心,也常聽說許多人在這一關就退出了,也因此這項傳統技藝更是凋零相當快速。 內本鹿pasnanavan工作室從2008年開始與台東縣延平鄉的布農族人開啟「內本鹿pasnanavan」的學習計畫,以內本鹿山區做為場域,部落長者為師進行山林教育,並協力部落每年回到舊部落重建石板家屋。迄今仍持續進行課程的發展,部落講師的培力以及外部資源的引入。 2017年開始與卓溪鄉太平村合作試辦藤編課程,期盼能持續與部落共行的計畫,將內本鹿的經驗引入卓溪鄉太平部落。並協力發展出屬於卓溪的藤編工藝之亮點。 發展課程時才發現藤材料不易取得,只能透過購買現成東南亞進口的藤材,作品缺乏手工處理的溫度,對於藤的前置處理完全無法掌握。鄉公所雖然也會辦理藤編產業人才培訓,也許因為時間有限,同樣是使用購買的藤料,在部落許多人對於如何處理藤是完全陌生的。編織技法在坊間有許多書目可以參考,然而從採集到處理藤卻是最重要的精神所在,因唯有入山才能真正與布農文化產生連結;唯有透過親手處理藤料才知道前人的智慧所在。
觀看次數11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上傳
20190316樂扶LOVE輪椅舞
00:01:29

20190316樂扶LOVE輪椅舞

  • 國立國父紀念館影音頻道
觀看次數11
國立國父紀念館影音頻道 上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