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回首頁
關於本站
網站地圖
登入
影片
聲音
:::
熱門影音
01:54:56
Me Too 與民主
國立中正紀念堂數位影音
Me Too 與民主,以人權民主法治教育為主題,規劃系列講座
觀看次數
223
國立中正紀念堂數位影音 上傳
02:30:40
110年原住民表演藝術演出「好久沒有聚一起」
國立中正紀念堂數位影音
本活動係以「好久沒有聚一起」為主題,鼓勵觀眾從熟悉的生活開始,透過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及對空間的認同一步一步找到回家的路。此次特邀「逐鹿表演藝術團」及「零捌玖舞蹈工作室」兩個專業藝術演出團隊輪番上陣,透過舞樂方式,演出原住民族歌謠、舞蹈、口說文學等原民藝術,薪傳原住民族藝術文化,發掘其傳承背後的歸屬。並於國慶佳節期間進行演出,更加強調多元文化底蘊對國家之重要性,藉以傳遞文化藝術內涵。
觀看次數
222
國立中正紀念堂數位影音 上傳
00:01:30
10A烏桕-漁村-許天奎
國立臺灣文學館
作者:許天奎(1883-1935),號鐵峰,臺中外埔人。 〈漁村〉:插竹編籬不厭低,丹楓烏桕種成畦。海濱魚麥生涯好,釣罷歸來夕照西。 七句聯/林理業吟唱。 如欲進一步瞭解這首詩的作者、大意等相關資訊,可參考國立臺灣文學館出版,臺詩兒童繪本4《花鬧白雲端》。 烏桕 Sapium sebiferum (L.) Roxb. 大戟科 烏桕原產於中國,是臺灣低海拔少數會在秋天轉色的樹木。植物的顏色變化常是季節更替的信號,金色陽光下的烏桕葉色如楓紅一般,紅黃紛呈。由於生長佳、繁殖容易,還有多用途的功能而被引種四處栽植。早期農家會特意栽種烏桕在田畦可收穫果實榨油,樹枝則是每天燒水煮飯的材料,用途很多。(文|伍淑惠)
觀看次數
225
國立臺灣文學館 上傳
00:01:09
02A張玉書-笨港進香詞三首之一
國立臺灣文學館
作者:張玉書(1876-1939),南投草屯人。 〈笨港進香詞三首之一〉:喧傳媽祖出彰垣,一路追隨不厭煩。香客紛紛三十萬,盤飧到處足雞豚。 常州調/周承頡吟唱。 如欲進一步瞭解這首詩的題解、作者、註釋等相關資訊,可參考國立臺灣文學館出版,臺詩兒童繪本3《貓奴容鼾睡》,第3、21頁。
觀看次數
224
國立臺灣文學館 上傳
00:19:08
[屏東縣政府]屏東作家身影系列 南風裡的一生一世郭漢辰
國立臺灣文學館
屏東縣政府推出之屏東作家身影系列影片,以南風裡的一生一世為題,介紹作家郭漢辰。
觀看次數
223
國立臺灣文學館 上傳
00:01:43
01B刺桐-刺桐花二首之二-孫元衡
國立臺灣文學館
作者:孫元衡(1661-?),字湘南,安徽人。康熙44年(1705)來臺灣任官,約於康熙47年(1708)離開臺灣。 〈刺桐花二首之二〉:百朵紅蕉簇一枝,偶然著葉也相宜。煙籠絳羽鸚哥舞,信是春城火樹奇。 漁父曲|張玉珍作曲/林宏達吟唱。 如欲進一步瞭解這首詩的作者、大意等相關資訊,可參考國立臺灣文學館出版,臺詩兒童繪本4《花鬧白雲端》。 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 L. 豆科 清代時臺灣西南平原多種刺桐,花開季節是平埔族人新年的開始,做為節氣的象徵。滿木火紅是刺桐花給人的深刻印象,花朵開放的時候,葉正準備長出青綠,扁平長鐮刀狀的花朵,像雞冠一樣。過去臺灣全島及海岸林內都有刺桐的生長與分布,因外來昆蟲刺桐釉小蜂的感染而陸續死亡,仍未能有效的治療策略。現在還存活的刺桐已經越來越稀少,未來滿樹的火紅恐已不復再見,僅存詩歌裡的春信。(文|伍淑惠)
觀看次數
223
國立臺灣文學館 上傳
00:01:34
01由基隆坐火車赴臺北有山阻路今穿洞可通-唐贊袞
國立臺灣文學館
作者:唐贊袞(1853-?),湖南人,光緒17年(1891)秋來臺。 〈由基隆坐火車赴臺北有山阻路今穿洞可通〉:天地為鑪劃劫灰,巨靈竟用五丁開。長房縮地山空鑿,海外飛車闢險來。 吳秀真吟唱|文人調 如欲進一步瞭解這首詩的作者、大意、鐵路小知識等相關資訊,可參考國立臺灣文學館出版,臺灣漢詩讀本《文明利器周天下》。 【大腦時間】 1.清代臺灣初期有一些搭火車的規定,等同於我們今天的「乘車須知」、「旅客運送契約」,哪一項可能不是清代的規定呢?(3) (1)乘客座位有分等級跟對應價格 (2)5歲內的兒童免票,5歲至10歲票價減半 (3)超過65歲可以買敬老票 (4)違反火車中途停車規定,可以處罰洋人司機 2.女詩人張李德和從西螺長途跋涉,要到臺北就讀國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今中山女高), 因為當時鐵道還沒全線通車,你覺得她要轉換哪幾種交通工具才能順利到達?(複選)(1、2、4) (1)火車 (2)臺車 (3)汽車 (4)肩轎 ※書籍內容勘誤說明: 頁13,大腦時間2,原載內容:「女詩人張李德和在1930年代從西螺長途跋涉,要到臺北就讀第三高等女學校」, 更正內容:「女詩人張李德和從西螺長途跋涉,要到臺北就讀國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今中山女高)」。 ※補充說明:張李德和大約在1907年3月入學,當時校名「臺北國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她是進入技藝科就讀,1910年畢業。該校後來歷經多次更名:在1910年更名「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附屬女學校」,1919年又更名「臺灣公立臺北女子高級普通學校」,1922年更名「臺北州立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1945年更名「臺灣省立臺北第二女子高級中學」,1967年更名「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以上參考該校官網「校史沿革」所載。)
觀看次數
222
國立臺灣文學館 上傳
00:02:59
~108年文化體驗教育計畫 ~南熠樂集「獨家頻率」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影音頻道
~108年文化體驗教育計畫~ Mogees是一款帶有APP的震動式麥克風,可以將任何物品變成樂器,它可以透過不同材質的震動頻率差異,來發出不同的聲響,透學生美術創作,這款科技工具可以使學生將不同材質物品轉化為聲音及音樂,使視覺與聽覺共同來詮釋Pattern。簡易的操控可能,將提供學生一個結合科技的創作詮釋經驗。
觀看次數
222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影音頻道 上傳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