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影音
紅薔薇孤芳彌新—郭芝苑 [HD]
00:45:00

紅薔薇孤芳彌新—郭芝苑 [HD]

  • NTSO線上音樂廳
  •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4K5G上的福爾摩沙音樂家」推廣計畫 福爾摩沙之聲:臺灣當代作曲家系列 Sound of Formosa - 10 Legendary Taiwanese Composers 紅薔薇孤芳彌新 郭芝苑 前往苗栗苑裡郭芝苑故居,由二公子郭泉嶽陪同參觀,幸得故居的事物保存皆很完整,故可清楚介紹郭芝苑從小到大的生活點滴、音樂學習的歷程,讓觀眾朋友們由第一視角去認識郭芝苑,影片裡亦有濃濃地復古味,深具身歷其境之感;在地的郭芝苑故居保存聯盟「掀海風冊店」共同創辦人─ 劉育育提供郭芝苑相關文獻資料、書籍樂譜、典藏文物,也有郭芝苑創作的臺灣原住民歌曲或民謠等珍貴手稿及片段音符,掀海風藉由故居的音樂會、展覽的方式,致力推廣、保存郭芝苑音樂給下一代! 訪談陳郁秀進而了解郭芝苑對音樂的堅持跟細心,陳郁秀提到郭芝苑的每個曲子的樂曲解說都由自己寫,並以格子紙親自寫。 歐陽慧剛說,「郭芝苑的音樂在敘述當時的生活、文化,是屬於臺灣的聲音。」 劉玄詠說郭芝苑的音樂有他的風格,「我們聽到的南管、北管的音樂就把它變成管弦樂曲,用管弦樂團的樂器表現,有他自己的配器法。」 樂團演奏作品 民歌與採茶舞—為絃樂團 三首臺灣民間音樂〈劍舞〉、〈南管〉、〈鬧廳〉 指揮/梶間聡夫 Fusao Kajima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樂團演奏錄影時間地點:2013年12月25日國家音樂廳 交響變奏曲(台灣土風為主題) 指揮/葉政德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樂團演奏錄影地點:NTSO數位音樂廳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策劃:吳家恆 製作單位:酷酷行銷 感謝財團法人裕元教育基金會捐助 感謝: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苑裡掀海風 苑裡車站 苑裡 慈和宮 郭芝苑 苑裡故居 郭泉嶽、郭守青、陳郁秀、歐陽慧剛、潘世姬、劉育育 (依姓氏筆畫排序) 福爾摩沙之聲:臺灣當代作曲家系列 Sound of Formosa - 10 Legendary Taiwanese Composers 孕育於山海之間 馬水龍 #link[點擊連結],[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tso/zh_tw/media/130397]link# 竹塹客家譜新聲 沈錦堂 #link[點擊連結],[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tso/zh_tw/media/130396]link# 紅薔薇孤芳彌新 郭芝苑 #link[點擊連結],[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tso/zh_tw/media/130395]link# 唱出常民心內聲 呂泉生 #link[點擊連結],[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tso/zh_tw/media/130394]link# 倜儻瀟灑一才子 許常惠 #link[點擊連結],[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tso/zh_tw/media/130393]link# 迷宮逍遙創作豐 潘皇龍 #link[點擊連結],[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tso/zh_tw/media/130392]link# 為舊形式賦新意 陳茂萱 #link[點擊連結],[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tso/zh_tw/media/130391]link# 以音符推敲哲學 吳丁連 #link[點擊連結],[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tso/zh_tw/media/130390]link# 電腦音樂領航者 曾興魁 #link[點擊連結],[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tso/zh_tw/media/130356]link# 後山迴瀾輕拍岸 郭子究 #link[點擊連結],[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tso/zh_tw/media/130389]link# ▶️ 訂閱國臺交YouTube #link[https://www.youtube.com/user/ntsovideo],[https://www.youtube.com/user/ntsovideo]link# ▶️ 國臺交FB粉絲專頁 #link[https://www.facebook.com/NTSOpage/],[https://www.facebook.com/NTSOpage/]link# ▶️ 國臺交官方網站 #link[https://www.ntso.gov.tw/],[https://www.ntso.gov.tw/]link# ▶️ NTSO website #link[https://en.ntso.gov.tw/],[https://en.ntso.gov.tw/]link# ▶️ NTSO《樂覽》雜誌 #link[https://www.ntso.gov.tw/shoppinglist?uid=1334&typeid=3449],[https://www.ntso.gov.tw/shoppinglist?uid=1334&typeid=3449]link# ▶️ NTSO照亮古典 #link[https://www.family977.com.tw/index.php?route=choice/program_detail&choice_program_id=72],[https://www.family977.com.tw/index.php?route=choice/program_detail&choice_program_id=72]link# (請耐心等待連線)
觀看次數23
NTSO線上音樂廳 上傳
越實-李思樺陶藝創作展
00:03:41

越實-李思樺陶藝創作展

  •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iMedia
  • 文化部所屬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自111年9月22日至10月23日於該館第一、二展覽室舉辦「越實-李思樺陶藝創作展」,共計展出近50件具豐富想像的「超越現實,越趨真實」之作。李思樺的作品靈感來自對動物的幻想,超越真實卻又似曾相識,創造出屬於她幻想世界的「神獸」。 陶藝家李思樺是馬來西亞人,她畢業於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型設計學系、台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曾於美國阿肯色大學擔任駐校藝術家,並榮獲《台灣陶藝獎》陶藝創作獎首獎、第三屆《台灣青年陶藝雙年展》台灣青年陶藝獎等,得獎經歷豐富。 在創作表現上,李思樺試圖嘗試各種不同的造型與複雜的燒窯技術,明確地掌握釉上彩、釉下彩的技巧。李思樺為精進創作,追求作品的更多可能性及完整性,她曾向身懷絕技的大師們學習多元的創作表現方式,遠赴日本京都向入江ヒロ子老師學習清水燒,向林發權老師學習赤繪、粉彩和新油彩,向王宣文老師學習西洋瓷繪,這些豐富的資歷,使她的作品呈現出融會貫通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陶瓷特質,成就出她的個人風華。 李思樺表示:「創作以人偶、擬人化神獸、器物及縟飾等複雜元素構成了我的匱乏。面對想要圓滿的慾望,產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匱乏感,生理是生存、存在的慾望,心理是追求美好未來的慾望。」她將繁複冗長的創作過程視為一種自我精神治療的過程。觀賞李老師的作品,相信一定會對她一層又一層細膩而豐富的彩繪及俏皮可愛卻又不失華麗的造型所驚豔。 李老師對於不同文化的內涵、多元信仰的觀察融入作品的創作中,透過超越現實型態的「神獸」,賦予新的樣態與詮釋,帶領觀者進入她的異想世界,創造她自己的圖像符碼,另闢蹊徑。李老師的作品,兼顧造型、紋飾與色彩,十分難得。歡迎大家前來欣賞一場揉合藝術與工藝的美學饗宴。 文化部所屬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自111年9月22日至10月23日於該館第一、二展覽室舉辦「越實-李思樺陶藝創作展」,共計展出近50件具豐富想像的「超越現實,越趨真實」之作。李思樺的作品靈感來自對動物的幻想,超越真實卻又似曾相識,創造出屬於她幻想世界的「神獸」。 陶藝家李思樺是馬來西亞人,她畢業於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型設計學系、台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曾於美國阿肯色大學擔任駐校藝術家,並榮獲《台灣陶藝獎》陶藝創作獎首獎、第三屆《台灣青年陶藝雙年展》台灣青年陶藝獎等,得獎經歷豐富。 在創作表現上,李思樺試圖嘗試各種不同的造型與複雜的燒窯技術,明確地掌握釉上彩、釉下彩的技巧。李思樺為精進創作,追求作品的更多可能性及完整性,她曾向身懷絕技的大師們學習多元的創作表現方式,遠赴日本京都向入江ヒロ子老師學習清水燒,向林發權老師學習赤繪、粉彩和新油彩,向王宣文老師學習西洋瓷繪,這些豐富的資歷,使她的作品呈現出融會貫通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陶瓷特質,成就出她的個人風華。 李思樺表示:「創作以人偶、擬人化神獸、器物及縟飾等複雜元素構成了我的匱乏。面對想要圓滿的慾望,產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匱乏感,生理是生存、存在的慾望,心理是追求美好未來的慾望。」她將繁複冗長的創作過程視為一種自我精神治療的過程。觀賞李老師的作品,相信一定會對她一層又一層細膩而豐富的彩繪及俏皮可愛卻又不失華麗的造型所驚豔。 李老師對於不同文化的內涵、多元信仰的觀察融入作品的創作中,透過超越現實型態的「神獸」,賦予新的樣態與詮釋,帶領觀者進入她的異想世界,創造她自己的圖像符碼,另闢蹊徑。李老師的作品,兼顧造型、紋飾與色彩,十分難得。歡迎大家前來欣賞一場揉合藝術與工藝的美學饗宴。 文化部所屬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自111年9月22日至10月23日於該館第一、二展覽室舉辦「越實-李思樺陶藝創作展」,共計展出近50件具豐富想像的「超越現實,越趨真實」之作。李思樺的作品靈感來自對動物的幻想,超越真實卻又似曾相識,創造出屬於她幻想世界的「神獸」。 陶藝家李思樺是馬來西亞人,她畢業於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型設計學系、台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曾於美國阿肯色大學擔任駐校藝術家,並榮獲《台灣陶藝獎》陶藝創作獎首獎、第三屆《台灣青年陶藝雙年展》台灣青年陶藝獎等,得獎經歷豐富。 在創作表現上,李思樺試圖嘗試各種不同的造型與複雜的燒窯技術,明確地掌握釉上彩、釉下彩的技巧。李思樺為精進創作,追求作品的更多可能性及完整性,她曾向身懷絕技的大師們學習多元的創作表現方式,遠赴日本京都向入江ヒロ子老師學習清水燒,向林發權老師學習赤繪、粉彩和新油彩,向王宣文老師學習西洋瓷繪,這些豐富的資歷,使她的作品呈現出融會貫通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陶瓷特質,成就出她的個人風華。 李思樺表示:「創作以人偶、擬人化神獸、器物及縟飾等複雜元素構成了我的匱乏。面對想要圓滿的慾望,產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匱乏感,生理是生存、存在的慾望,心理是追求美好未來的慾望。」她將繁複冗長的創作過程視為一種自我精神治療的過程。觀賞李老師的作品,相信一定會對她一層又一層細膩而豐富的彩繪及俏皮可愛卻又不失華麗的造型所驚豔。 李老師對於不同文化的內涵、多元信仰的觀察融入作品的創作中,透過超越現實型態的「神獸」,賦予新的樣態與詮釋,帶領觀者進入她的異想世界,創造她自己的圖像符碼,另闢蹊徑。李老師的作品,兼顧造型、紋飾與色彩,十分難得。歡迎大家前來欣賞一場揉合藝術與工藝的美學饗宴。
觀看次數23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iMedia 上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