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影音
[影音館樂器展示] 台語語音導覽─單簧管家族
00:02:30

[影音館樂器展示] 台語語音導覽─單簧管家族

  • NTSO線上音樂廳
  • 單簧管家族 單簧管又稱豎笛,由於圓筒狀管身通常以黑木製造,所以也俗稱黑管。它是唯一閉管式振動發音的木管樂器。單簧管家族有多種不同音域和調性的成員,包括bB調、A調、bE調之單簧管,還有中音單簧管、巴塞管、低音單簧管。 單簧管音域寬廣,近4個八度,高音明亮清淨,中音渾厚,低音則遼闊輕柔。而音量起伏和各種特殊技巧方面,擁有極大的表現變化空間。由於音色多變,它能夠演奏出多種情感和風格的音樂,不論是歌唱旋律及炫技段落皆游刃有餘。單簧管在交響樂團和室內樂等樂器組合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在管樂團中的地位,如同交響樂團的小提琴一般,擔任著重要的領奏或獨奏角色。 莫札特對單簧管情有獨鍾,為它創作了多首著名作品,包括《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和《單簧管五重奏》。這些作品展現了單簧管的美妙音色,也確立了其在古典音樂中的重要地位。而蓋西文的《藍色狂想曲》一開場,就是由單簧管吹奏即興風格的導奏,引領魔幻旅程。 【臺灣台語】 烏笛仔(oo-ta̍t-á)(單簧管)家族 烏笛仔閣號作直笛,圓筒形(înn-tâng-hîng)管身通常用烏木製造,所以也俗稱烏管。伊是唯一閉管式(pì-kóng-sik)振動發音的柴管樂器。烏笛仔家族有濟種無仝音域佮調性的成員,包括bB調、A調、bE調的烏笛仔,閣有中音烏笛仔、巴塞管(pa-sài-kóng)、低音烏笛仔。 烏笛仔音域廣闊,倚(uá) 四个八度,懸音光閣清,中音厚重(hiō-tiōng),低音闊閣柔。音量起落佮各種特殊技巧方面,有足大的表現變化空間。因為音色多變,伊會當演奏出濟(tsē)種情感佮風格的音樂,無論是歌唱旋律佮展技巧,段落(tuānn-lo̍h)攏輕輕鬆鬆。烏笛仔佇交響樂團佮室內樂等樂器組合中,攏扮演重要的角色。伊佇管樂團中的地位,親像交響樂團的小提琴仝款,擔任重要的領奏或者獨奏角色。 莫札特(Bo̍k-tsat-ti̍k)對烏笛仔特別佮意(kah-ì),為伊創作足濟首出名的作品,包括《A大調烏笛仔協奏曲(hia̍p-tsàu-khik)》佮《烏笛仔五重奏(gōo-tiông-tsàu)》。遮个(tsia-ê)作品展現出烏笛仔的美妙音色,也確立(khak-li̍p)伊佇古典音樂中的重要地位。蓋西文(Kài-se-bûn)的《藍色狂想曲(kông-sióng-khek)》一開場,就是由烏笛仔歕奏即興(tsit-hìng)風格的𤆬(tshuā)奏,𤆬領魔幻旅程。 背景音樂: 莫札特: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作品622,第一樂章,單簧管獨奏 W. A. Mozart: Clarinet Concerto in A Major, K.622, 1st Mov., Clarinet solo excerpt [文化部國家語言發展方案支持] ------------------------------ 1-弦樂家族 #link[(請點擊)],[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tso/zh_tw/media/138535]link# 2-長笛家族 #link[(請點擊)],[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tso/zh_tw/media/138536]link# 3-雙簧樂器家族 #link[(請點擊)],[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tso/zh_tw/media/138537]link# 4-單簧管家族 #link[(請點擊)],[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tso/zh_tw/media/138538]link# 5-薩克斯風家族 #link[(請點擊)],[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tso/zh_tw/media/138539]link# 6-銅管樂器家族 #link[(請點擊)],[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tso/zh_tw/media/138540]link# 7-擊樂家族 #link[(請點擊)],[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tso/zh_tw/media/138541]link# 8-鍵盤樂器家族 #link[(請點擊)],[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tso/zh_tw/media/138542]link#
觀看次數60
NTSO線上音樂廳 上傳
楊聰賢《山水舞鶴》幾近無言的表情世界,為管絃樂團
00:52:18

楊聰賢《山水舞鶴》幾近無言的表情世界,為管絃樂團

  • NTSO線上音樂廳
  • 楊聰賢:《山水舞鶴》幾近無言的表情世界,為管絃樂團(國臺交【交響臺灣】委託創作計畫) Tsung-Hsien Yang: Dancing Crane: the Internal Landscapes for Orchestra (Commissioned by NTSO for the “Symphonic Taiwan” project) 【樂曲解說】 身為臺灣當代作家,舞鶴四十幾年來以極為個人化的方式在書寫臺灣,而其中處處皆山水。除了城鎮、林野、河川,更多的是為社會所遮蔽或隱匿於人心而難以被看見的山水--沒落中的行業、原住民被扭曲的歷史、被國家機器所踐踏的生命尊嚴。這些撼動讀者心靈的文字(作家自己稱它們為紀念碑) 之所以深刻,除了源於舞鶴自身的人格特質,也取決於其獨樹一格的敘事方式。我的《山水舞鶴》之構思並非以作家任何單一小說的敘事情節為之,乃是以其迄今所有創作中所表露的敘述策略之沿革作為本作品在音樂敘述上的探索標的。換言之,《山水舞鶴》之創作命題乃在於探尋作家舞鶴在各個階段所採取的敘述策略於音樂創作上的可能性:從早期揉合庶民鄉土和現代主義的寫作開始直到晚近純然內觀的創作,其敘述策略歷經各式實驗而達到一種近乎超然的音樂性質感。這些嘗試涵蓋題材的選擇、文字修辭的冶煉、敘事手法的延續與斷裂、甚至對於時間性之操弄⋯等面向。如此執著於提煉文字藝術上的精純不可避免地必然艱辛無比且險狀環生,然而其對於當今音樂創作所面臨的困境或許具有絕處逢生的深遠寓意。而正如文學評論家王德威論及舞鶴時所言「他的立場是:至慟無言,可也無所不能言」,或許我的《山水舞鶴》在試圖呈現聲音意象之際也能隱含著一種幾近無言的表情。整部作品(七個樂章+二段離題)將達五十分鐘左右,分成四部分,其形式佈局如下: 第一部分 I (牡丹秋/微細的一線香/往事) attacca II (逃兵二哥/調查:敘述) attacca 離題(一) attacca III (拾骨/悲傷) 第二部分 IV (思索阿邦.卡露斯) attacca V (餘生) 第三部分 離題(二) attacca VI (舞鶴淡水) 第四部分 VII (亂迷) 本曲為國立臺灣交響樂團「交響臺灣」計畫委託創作(完成於2019年) 【世界首演】 2020/11/21 苗北藝文中心演藝廳(實況錄影) 2020/11/22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演奏廳 指揮/葉政德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長度約50分鐘 ► 「聽見臺灣的聲音」主題網站--作曲家楊聰賢#link[(點擊瀏覽)],[https://twcomposition.ntso.gov.tw/home/zh-tw/senior/18899]link# ► 楊聰賢:《山水舞鶴》幾近無言的表情世界,為管絃樂團 (數位樂譜),#link[購買請點擊],[https://www.ntso.gov.tw/News_Publish_Content.aspx?n=2345&s=99333]link#  
觀看次數60
NTSO線上音樂廳 上傳
照亮古典2018_ S3
05:43:00

照亮古典2018_ S3

  • NTSO線上音樂廳
觀看次數59
NTSO線上音樂廳 上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