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回首頁
關於本站
網站地圖
登入
影片
聲音
:::
最新影片
00:06:16
曾勝賢口述歷史短片
國家人權博物館
1944年出生於屏東,為減輕家中負擔,就讀軍法學校,畢業後曾到警備總部軍法處實習,隨後擔任軍法官、代理書記官。 因認真研究政治案件,以及朋友涉案,他在1971年被捕,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判刑後被關押到景美的警備總部軍法處看守所,是他曾經求學、實習的所在地。 1975年因蔣介石逝世,減刑為三年四個月並出獄,出獄後卻被跟監近二十年,失去軍法官資格,轉而擔任地政士代書,以及太太撐起家計度過生活難關。
觀看次數
14
國家人權博物館 上傳
00:52:05
曾勝賢口述歷史影像
國家人權博物館
據影像紀錄內容,曾勝賢,1944年出生於屏東東港。在他十歲的時候,父親過世,雖然因為母親與哥哥的支持,曾勝賢能繼續升學讀書,但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他在高中畢業後,1963年考取軍法學校。入學報到以後,曾勝賢1963年9月先至臺中車籠埔訓練中心,接受入伍教育四個月,1964年1月回到位於新店的軍法學校上課。1968年2月畢業,當時軍法學校已併入政工幹部學校,軍法學校原址改為由警備總部軍法處使用,所以曾勝賢應屆考取軍法官後,回到曾是母校原址的軍法處實習,7月結束實習後分發到桃園臺北師管區擔任軍法官。 1970年借調至位於博愛路上的警備總部代理書記官業務,也是在這個時期,他的中學學弟林順益因為考上臺北的大學,找曾勝賢一起租房子。曾勝賢說,「我代理那個業務、整理資料的時候,所多出來的東西,我就把它拿回家」,這樣的行為,日後被警備總部判定是他有意將崔小萍的起訴書,與陳安東紐的判決書等政治案件資料提供給林順益再轉交給魏廷朝。而曾勝賢於本次受訪時表示,因為租屋處格局簡單,「就是一間通舖、一間洗澡間,所以什麼資料你沒有什麼地方可以藏啊」,這些資料究竟是被林順益抄寫或拿走再轉交,「我不知道」。另外他曾經受託幫哥哥的朋友林肇家寄信,儘管曾勝賢說當時自己不曾過問內容,就是幫忙寄信,但日後也被指控是協助寄送反動文章。 1971年初調任回到桃園,4月1日下午,曾勝賢被叫到主任辦公室,「那個時候我就自己稍微有點知覺了,因為我哥哥跟林順益,已經被抓去一個多月了,一定會找到我。」他當天被捕,送往警備總部保安處。隔日移送警備總部保安處六張犁看守所訊問,9月移送反情報隊訊問,11月移送警備總部軍法處景美看守所,在這個他曾經求學、實習的所在地,等候判決。12月10日,被以「預備以非法之方法顛覆政府」罪名判處有期徒刑五年,褫奪公權四年。可能因為身份特殊,曾勝賢被捕後都是單獨關押,直到1972年準備移送綠島前,才與其他人同房。1972年移送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服刑,1975年4月5日,因蔣介石逝世,減刑為三年四個月。1975年移送仁愛教育實驗所,7月14日刑滿出獄後,與擔任軍法官時相識之沈玉美女士結婚,居住於桃園。由於因政治案件紀錄而失去軍法官資格,他輾轉找到律師事務所的助理工作,後來自己成立代書事務所。據其回憶,他出獄後一直被調查局跟監,直到1993年才結束。 2010年接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訪談,收錄於《白色跫音:政治受難者及相關人物口述歷史》。2022-2023年接受國家人權博物館拍攝訪問。 2019年5月30日,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公告撤銷其有罪判決。
觀看次數
79
國家人權博物館 上傳
00:05:37
黃重光口述歷史短片
國家人權博物館
1941年出生於臺中,二二八事件期間,他的父母曾幫助被民眾追趕的臺中市長黃克立。 當兵時,他常與就讀軍校的好友們聚會,因而捲入「臺灣獨立自治同盟江炳興等案」,在1963年被捕,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靠著堅定的基督信仰,度過牢獄歲月。 1968年出獄後,卻因政治犯身份而難找工作,婚後與太太在高雄經營多年的咖啡廳,也是許多黨外人士的聚會場所。他期盼,未來臺灣不會再有因獨裁政權而發生政治受難事件。
觀看次數
22
國家人權博物館 上傳
00:05:48
張經魁口述歷史短片
國家人權博物館
1941年出生於江蘇,幼年時遇國共戰爭,與父親一同從上海搭機來臺。 因懷抱「反貪污、反特權、反對司法軍人干預政治」等理想,就讀軍校時捲入「向陵生等案」,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在獄中,他因擁有水電工專長,在所待的每個監獄,都擔任外役工作。 1965年出獄,隨後三十多年,陸續成立多間公司與建設公司。1987年開放探親後,與父親一同回江蘇接母親來臺灣團圓。曾擔任臺中市議員、南投縣議員,目前在草屯經營文化園區。
觀看次數
5
國家人權博物館 上傳
00:06:23
邱一峰口述歷史短片
國家人權博物館
原名邱萬來,1940 年出生於宜蘭,曾擔任過監獄管理員。 當兵時,與同袍聊電影《叛艦喋血記》劇情而被檢舉,因「海軍澧江艦邱萬來等案」被捕,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聲請覆判,二審死刑,三審無期徒刑定讞。1975年因為蔣介石逝世,減刑為十五年,1978年出獄。 重返社會後,持續參與黨外運動,並曾擔任四屆里長。認為轉型正義也應追究加害者的責任,並希望臺灣人不要忘記前人辛苦渡海來臺的努力。
觀看次數
6
國家人權博物館 上傳
00:51:11
黃重光口述歷史影像
國家人權博物館
據影像紀錄內容,黃重光,1941年出生於臺中塗城,自小受家庭影響信仰基督教,他覺得這讓他後來被捕、關押時稍微擁有心靈上的依靠。黃重光就讀塗城國校期間,與江炳興同班,雖然初中就讀不同學校,但仍會一起通勤上學。黃重光1960年臺中高工電子科畢業後,經校長引薦,北上任職於台灣電力公司。1961年入伍,後來被選派至高雄鳳山的陸軍士官學校受訓。當時,江炳興就讀於陸軍軍官學校,兩間學校距離不遠,兩人時常見面,黃重光也經由江炳興介紹,認識了陳新吉、吳俊輝等人。1962年春節,黃重光邀請包含這幾位在內的朋友們到自己家裡吃飯,他受訪時回憶,「純粹是因為我已經畢業了,在電力公司工作、有薪水,我的朋友都還在唸書啊。想說過年,我就請大家同學聚餐,純粹是聚餐,沒有什麼政治目的。」 1963年6月,江炳興邀請黃重光參加陸軍軍官學校6月16日校慶的懇親餐會,但黃重光那天抵達後卻找不到江炳興,只能先行離開。他後來才知道,那天江炳興早已被捕。17日上午,黃重光如常上學,但校方「一大早就叫我去,問我認不認識江炳興,我說認識,然後就把我送去禁閉室。」隔天就直接被帶去搭火車到臺北,移送調查局三張犁招待所(第一留質室)訊問。他說儘管自己沒有被刑求,但調查人員透過言語製造恐慌、誘導供詞,讓他擔心自己若沒有照說照做,會對家人造成不利。 偵訊報告中,黃重光被認為受江炳興影響而參與「臺灣獨立自治聯盟」,而他1962年春節請客的聚餐,被視為討論反政府組織的集會。1964年6月,他被移送臺灣警備總司令部軍法處看守所(青島東路3號),數週後移送至位於西寧南路上的警備總部保安處看守所(東本願寺) 訊問一週,再移送警備總部保安處六張犁看守所重新訊問。之後又移送回到青島東路軍法處看守所,等待宣判。1965年5月12日,黃重光被以「陰謀以非法之方法顛覆政府」罪名,判處有期徒刑五年,褫奪公權五年。雖曾聲請覆判,但結果維持原判。判決確定後,黃重光被調到洗衣工場擔任外役。1967年移送警備總部軍法處看守所安坑分所,曾被分配到接見室負責記錄面會談話的工作,至1968年6月17日刑滿開釋。 因為被捕前尚未服滿兩年兵役,他被分發到馬祖東引繼續當兵,1970年退伍後,輾轉找到日商公司的業務職,工作時透過介紹認識了謝秀香女士,1972年兩人結婚後,於謝女士家鄉高雄協助親戚經營砂石工作,1978年自營咖啡廳,時常招待獄友或黨外人士在此聚會、舉辦活動,也曾經協助過《美麗島》雜誌社社務。2005年退休,黃重光夫婦回到塗城並投入教會。2015年接受臺中市文化資產管理中心訪談,訪談稿收錄於《因為黑暗,所以我們穿越》。2022-2023年接受人權館訪談及影像拍攝。 2019年5月30日,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公告撤銷其有罪判決。
觀看次數
47
國家人權博物館 上傳
00:54:24
張經魁口述歷史影像
國家人權博物館
據影像紀錄內容,張經魁,1941年出生於江蘇邳縣農家。他受訪時回憶,由於祖父希望家中不再都是文盲,而讓父母帶他到上海讀小學,但「讀了半年,就上海戰爭」,加上當時老家需要有人幫忙收割農作,於是母親帶著妹妹先回邳縣。後來戰況變化,鐵路被炸毀,父親與他回不去老家。1949年9月,父親帶著他隨國民黨空軍搭機來到臺灣,一開始住在新竹,1951年因父親隨軍隊移防,搬到臺中西屯空軍眷村,1957年考進臺中縣立沙鹿工業職業學校紡織機械科。他受訪時說當年自己到處結交朋友,認識了就讀臺中農學院的向陵生。據張經魁表示,他與因為戰爭而成為孤兒的向陵生頗有共鳴,聽著向陵生批評政府貪污,主張「反貪污、反特權、反對司法軍人參與政治、反對長期戒嚴」,覺得非常有道理,也會與自己覺得值得交心的朋友提到向陵生的理念。 張經魁1959年以同等學力考入陸軍軍官學校,1960年2月因事北上而借住當時在基隆海專讀書的向陵生的宿舍。根據張經魁後來的自述文件,他臨走前,向陵生交給他一份「武裝革命計畫書」,並吩咐要返回臺中再看,只是回到臺中後,張經魁就忙於各種學校瑣事,早已忘記此事。一週後兩人見面,向陵生認為張經魁漠不關心,拿回計畫書,並在日後寫信說他不再搞革命了,並要求張經魁不能對外張揚,隔日張經魁立刻回信,表示自己沒有心思管對方是否革命,也不會對外宣傳。之後兩人未再見面聯繫,但這封回信卻被視為鼓勵對方的證據。 張經魁3月12日在學校裡被捕,隨即送至臺北新店調查局看守所羈押,疲勞審訊近五個月,8月移送至臺灣警備總司令部青島東路軍法處看守所。11月15日,被以「陰謀以非法之方法顛覆政府」罪名,判處有期徒刑五年,褫奪公權三年。他不服氣,覺得只是幾個口號,而且這些口號也都是為了這個國家好,「哪裡有罪?沒有罪啊!」即於11月28日聲請覆判,但12月27日就遭駁回簽結。1961年1月判決確定後,張經魁被移到外役區押房擔任外役工作。之後多次移監,約於1963年底移送新店安坑臺灣軍人監獄,1964年中移送國防部泰源感訓監獄,年尾移送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綠島新生訓導處,1965年3月移送國防部泰源感訓監獄,3月12日開釋。 出獄後,他輾轉透過介紹到桃園的一間紡織廠工作,1966年入伍補服兵役,1967年結婚。退伍後經營建設公司有成,1979年安排妻小前往美國生活,隨後赴美共同生活多年。1987年11月,兩岸開放探親,他與父親前往江蘇接母親到臺灣居住。1990年代後,張經魁步入政壇,曾當選臺中市議員、南投縣議員,並於南投草屯經營納骨塔及殯葬禮儀事業。 2019年5月30日,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公告撤銷其有罪判決。
觀看次數
44
國家人權博物館 上傳
00:50:30
邱一峰口述歷史影像
國家人權博物館
據影像紀錄內容,邱一峰,原名邱萬來,1940年出生於宜蘭羅東。初中畢業後,因為朋友介紹,進入宜蘭地方法院擔任工友,也曾擔任宜蘭監獄的管理員。1960年海軍入伍,到左營受訓一年多,分發至澧江艦服役。 澧江艦的主要任務是在基隆、馬祖、左營、金門之間巡防,每次入港會停留七到十天。1963年5月停泊在基隆港期間,邱一峰與同袍謝發忠,到基隆市區的中央戲院觀賞馬龍白蘭度主演的電影《叛艦喋血記》。回到艦上、出海後,他們在甲板上聊天,討論到電影劇情,說如果這個故事發生在澧江艦上,叛變的人可以投靠日本或中國。沒想到這樣的閒聊,被艦上其他人聽到、向長官檢舉,被解讀為邱一峰等人意圖投降。 他5月31日被捕,關押於基隆海軍軍營,數日後移送海軍總司令部軍法處看守所,遭疲勞訊問。12月21日,邱一峰被以「共同陰謀投降叛徒」罪名,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他感到不服,「這個講假的、講電影情節,我為什麼不上訴?」隔年1月15日聲請覆判,7月30日二審竟改判為死刑,他9月9日再針對二審聲請覆判,家人也在獄外為他四處奔波,請鄰里親友、地方代表幫忙簽署陳情書。1964年10月12日,三審改判為無期徒刑,他不再上訴,同年12月移送國防部泰源感訓監獄後,邱一峰重拾初中時期的寫作興趣,在獄中撰寫多部長篇間諜小說並曾投稿至《中央日報》連載。1972年移送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1975年因蔣介石逝世,減刑為十五年。1976年5月移送臺灣仁愛教育實驗所,1978年5月30日開釋。 出獄後,邱一峰回到羅東老家,投入建築與土木工作、房地產買賣,也持續參與民主運動,成立並擔任「臺灣民主運動蘭陽區政治受難基金會」主席,照顧宜蘭地區的受難者。此外,他熱心於地方事務,曾擔任過四屆里長。2022年接受人權館訪談時,他提到對於臺灣未來的盼望:「我希望大家可以覺醒,清醒一點,不要為了私利,臺灣如果能步向民主,是世世代代的大福氣。」
觀看次數
72
國家人權博物館 上傳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