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回首頁
關於本站
網站地圖
登入
影片
聲音
:::
影片
---類別---
00:05:55
舞工廠樂團【大鳴大Fun】(精華版)
國立中正紀念堂數位影音
以日晷的意象做為開場,舞者從四面八方湧入,各自帶著不同的節奏,時間的 流動匯集於舞者身體內,對於時間的快與慢、個體與群體的時間感也有所詮 釋。 表演內容也結合鼓棒與打擊,另外還使用不同的材質來創造不同的聲音,像 是:玻璃、木頭製沙漏、齒輪圖案的鐵、塑膠桶…等等,這些不同的聲響呼應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東西是看不見的,他們不一定被察覺,但是它們存在,好比 如風、呼吸、聲音與時間。
觀看次數
85
國立中正紀念堂數位影音 上傳
00:01:38
07B七里香-臺灣雜詠三十二首之十九-王凱泰
國立臺灣文學館
作者:王凱泰(1823-1875),江蘇人。道光30年(1850)進士,光緒元年(1875)5月以福建巡撫身份來臺,同年10月因病返回中國。 〈臺灣雜詠三十二首之十九〉:辟瘴名聞七里香,一叢玉蕊白於霜。人間果有瓊花種,豈獨流傳在故鄉。 鄭煌榮作曲/莊雅雯吟唱。 如欲進一步瞭解這首詩的作者、大意等相關資訊,可參考國立臺灣文學館出版,臺詩兒童繪本4《花鬧白雲端》。 月橘 Murraya paniculata (L.) Jack 芸香科 「七里香」既是形容詞,也是月橘的別稱,傳神地描述了它的花香特色。月橘是少數原生於臺灣森林內的植物,早期臺灣庭院普遍種植香花植物,夜合、含笑、桂花、夜來香、晚香玉、玉蘭、樹蘭、茉莉、梔子、素馨花等等,月橘常被種在家門,頻繁修剪則可成圍籬以分內外。山林老樹,優美迷人,常引來山賊虎視眈眈。梅雨時節,在潮濕的空氣中暗香浮動,成簇的小花著生於枝頭有如覆上白霜。(文|伍淑惠)
觀看次數
205
國立臺灣文學館 上傳
00:01:41
08A含笑花-詠含笑花-吳望蘇
國立臺灣文學館
作者:吳望蘇(1868-1932),彰化人。 〈詠含笑花〉:含香蓄氣本天然,笑臉微開別樣鮮。意欲有言難啟口,春風庭畔一嫣然。 石榴花開/謝聖棻吟唱。 如欲進一步瞭解這首詩的作者、大意等相關資訊,可參考國立臺灣文學館出版,臺詩兒童繪本4《花鬧白雲端》。 含笑Magnolia figo (Lour.) DC. 木蘭科 含笑原產於中國東南一帶,明鄭時引入臺灣。為常綠多分枝的小灌木,也有長至3、5公尺高的老樹。常與玉蘭、夜合以及含笑同植一院。晨昏花朵微開時香氣最為濃郁,沁人心扉。花開一天便掉落,少見結果。明代的《草花譜》曾寫道:「含笑花開常不滿,若含笑然。」將花開的姿態描寫的頗為傳神。含笑不但廣受民眾喜愛,居家多種植,也是古人詩作中常吟詠的對象之一。 (文|伍淑惠)
觀看次數
293
國立臺灣文學館 上傳
00:01:26
08B含笑花-詠含笑花-吳望蘇
國立臺灣文學館
作者:吳望蘇(1868-1932),彰化人。 〈詠含笑花〉:含香蓄氣本天然,笑臉微開別樣鮮。意欲有言難啟口,春風庭畔一嫣然。 石榴花開/莊雅雯吟唱。 如欲進一步瞭解這首詩的作者、大意等相關資訊,可參考國立臺灣文學館出版,臺詩兒童繪本4《花鬧白雲端》。 含笑Magnolia figo (Lour.) DC. 木蘭科 含笑原產於中國東南一帶,明鄭時引入臺灣。為常綠多分枝的小灌木,也有長至3、5公尺高的老樹。常與玉蘭、夜合以及含笑同植一院。晨昏花朵微開時香氣最為濃郁,沁人心扉。花開一天便掉落,少見結果。明代的《草花譜》曾寫道:「含笑花開常不滿,若含笑然。」將花開的姿態描寫的頗為傳神。含笑不但廣受民眾喜愛,居家多種植,也是古人詩作中常吟詠的對象之一。 (文|伍淑惠)
觀看次數
155
國立臺灣文學館 上傳
00:01:35
09A指甲花-瀛涯漁唱百首之十三-朱仕玠
國立臺灣文學館
作者:朱仕玠(1712-1773),號筠園,福建建寧縣人。乾隆28年(1763)6月來臺,任鳳山縣學教諭。次年(1764)因母喪離開臺灣。 〈瀛涯漁唱百首之十三〉:揉葉移時炫彩霞,鳳仙從此減聲華。玉臺更合添新詠,別有東寧指甲花。 孟姜女/林理業吟唱。 如欲進一步瞭解這首詩的作者、大意等相關資訊,可參考國立臺灣文學館出版,臺詩兒童繪本4《花鬧白雲端》。 散沫花 Lawsonia inermis L. 千屈菜科 指甲花又稱散沫花,為常綠小灌木,不怕乾旱怕低溫,容易栽培,花在夏秋之間開放,香味濃郁。指甲花在十七世紀明鄭時期引入臺灣。詩歌裡的鳳仙和指甲花都是染料植物,前者是用花來染,時效短;後者則是揉碎葉片和葉柄,被利用時間已超過兩千年,不僅用於染色、染髮,也是傳統醫療上常用草藥。在印度傳統婚禮上,新娘手腳畫上代表美麗與祈福的彩繪圖案-漢娜(Henna),其彩繪的原料便是從指甲花的葉子萃取而來。(文|伍淑惠)
觀看次數
130
國立臺灣文學館 上傳
00:01:46
09B指甲花-瀛涯漁唱百首之十三-朱仕玠
國立臺灣文學館
作者:朱仕玠(1712-1773),號筠園,福建建寧縣人。乾隆28年(1763)6月來臺,任鳳山縣學教諭。次年(1764)因母喪離開臺灣。 〈瀛涯漁唱百首之十三〉:揉葉移時炫彩霞,鳳仙從此減聲華。玉臺更合添新詠,別有東寧指甲花。 孟姜女/買湘瑩吟唱。 如欲進一步瞭解這首詩的作者、大意等相關資訊,可參考國立臺灣文學館出版,臺詩兒童繪本4《花鬧白雲端》。 散沫花 Lawsonia inermis L. 千屈菜科 指甲花又稱散沫花,為常綠小灌木,不怕乾旱怕低溫,容易栽培,花在夏秋之間開放,香味濃郁。指甲花在十七世紀明鄭時期引入臺灣。詩歌裡的鳳仙和指甲花都是染料植物,前者是用花來染,時效短;後者則是揉碎葉片和葉柄,被利用時間已超過兩千年,不僅用於染色、染髮,也是傳統醫療上常用草藥。在印度傳統婚禮上,新娘手腳畫上代表美麗與祈福的彩繪圖案-漢娜(Henna),其彩繪的原料便是從指甲花的葉子萃取而來。(文|伍淑惠)
觀看次數
122
國立臺灣文學館 上傳
00:01:30
10A烏桕-漁村-許天奎
國立臺灣文學館
作者:許天奎(1883-1935),號鐵峰,臺中外埔人。 〈漁村〉:插竹編籬不厭低,丹楓烏桕種成畦。海濱魚麥生涯好,釣罷歸來夕照西。 七句聯/林理業吟唱。 如欲進一步瞭解這首詩的作者、大意等相關資訊,可參考國立臺灣文學館出版,臺詩兒童繪本4《花鬧白雲端》。 烏桕 Sapium sebiferum (L.) Roxb. 大戟科 烏桕原產於中國,是臺灣低海拔少數會在秋天轉色的樹木。植物的顏色變化常是季節更替的信號,金色陽光下的烏桕葉色如楓紅一般,紅黃紛呈。由於生長佳、繁殖容易,還有多用途的功能而被引種四處栽植。早期農家會特意栽種烏桕在田畦可收穫果實榨油,樹枝則是每天燒水煮飯的材料,用途很多。(文|伍淑惠)
觀看次數
203
國立臺灣文學館 上傳
00:01:29
10B烏桕-漁村-許天奎
國立臺灣文學館
作者:許天奎(1883-1935),號鐵峰,臺中外埔人。 〈漁村〉:插竹編籬不厭低,丹楓烏桕種成畦。海濱魚麥生涯好,釣罷歸來夕照西。 七句聯/高守鴻吟唱。 如欲進一步瞭解這首詩的作者、大意等相關資訊,可參考國立臺灣文學館出版,臺詩兒童繪本4《花鬧白雲端》。 烏桕 Sapium sebiferum (L.) Roxb. 大戟科 烏桕原產於中國,是臺灣低海拔少數會在秋天轉色的樹木。植物的顏色變化常是季節更替的信號,金色陽光下的烏桕葉色如楓紅一般,紅黃紛呈。由於生長佳、繁殖容易,還有多用途的功能而被引種四處栽植。早期農家會特意栽種烏桕在田畦可收穫果實榨油,樹枝則是每天燒水煮飯的材料,用途很多。(文|伍淑惠)
觀看次數
289
國立臺灣文學館 上傳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