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疆域的凝視-陶藝家專訪:千層田的詩句~王幸玉
王幸玉專訪內容:
因為我們家一年四季,都有一年四季該做的事,就是春天就是採茶,夏天就是採金針,然後那個秋天就是採茶,然後冬天就是種香菇,然後就是寒暑假都被排滿了,我哥最常講的一句話就是,我們家的休閒活動,就是回家裡幫忙,在這個過程中,看到說,看到說農民是如何必須跟天要一口飯吃,所以變成說你如何在人跟自然當中,如何取得一個平衡,就在務農的那個世界裡面,變成是一個很大的學問,我想這個東西,都漸漸地,在我的作品當中,就是隱隱約約的都存在裡面。
國中就已經離家住在外面,然後到我研究所畢業的時候,其實我已經離開家很多年了,因為我想要把,就是我沒有跟家人相處的那一段,就是找回來,所以我就當下就決定,就是回家把工作室設在家裡,就前半年是非常非常非常的辛苦的,第一個是我的父母親他們就是農夫,所以他們完全沒辦法,去了解到說一個藝術家的創作過程,然後呢,他們也沒有辦法去了解到說,為什麼我碩士畢業不去找一份工作,就是家裡能夠賺什麼錢,能夠怎麼維持我的生活,但是,但是後來就是到台藝去兼課,但其實兼這個課,就對我父母親來講,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他們就覺得哇,我的小孩在大學裡面教書了,那這樣我就可以認受,他不用去學校,不用出去上班了,就是對他們來講,就他們的價值觀就是那樣子的,對呀,然後漸漸地漸漸地,就是有得到文建會的補助,然後國藝會的補助,然後手研所的補助,然後出去到,就是出去到其他的地方駐村之後,那他們才就是了解到說,其實藝術創作是必需被支持的,然後是肯定我走這條路這樣子,我覺得現在應該是最好的狀態,就是說家人也支持我了,然後就是在現實環境上,就是也都OK這樣子。
那到現在就務農這件事情,就對我來講還是很重要,因為,我常常就是在工作室,工作做得很累的時候,就一樣會去山上幫我爸採茶,那我爸就說,你回去做你自己的工作,你自己的工作都做不完了,你不要來幫我,可是就有一種感覺就是,你就是想換一點別的事情做,然後就還是很習慣,就是去山上採茶,跟他們一樣,就小時候在家裡一樣,就一直閒話家常,然後聊天啊,然後唱唱歌啊,就很輕鬆這樣。
-
疆域的凝視-陶藝家專訪:建構一個ㄨㄐㄏ的世界~吳建翰
吳建翰專訪內容:
每樣的生活的一種生活用品,對我們來講,你都可以去尋找它的一個好的樂趣。這個ㄨㄐㄏ剛好也是台語來講的話,就是有一好,那時候我就想說,每一種品牌都會有一個吉祥物,它完全沒有表情,這個表情是你去賦予它的,你心情快樂的時候,你看到這隻熊,你可能會想像它是開心的,那心情不好的時候,它可能會陪著你悲傷,以一樣這樣的概念如果說,我去使用一個,一個陶瓷杯子的時候,我有我自己去看到的角度,也有我去用它的角度,每一種東西你應該有你的角度去使用,或是去欣賞,甚至有能力去製造,如果我們少丟多用,之後把這個東西再傳給我們下一代,再下一代,那資源其實是一直在循環的,他不需要把它弄壞了之後再去循環,所以我覺得惜物的概念,是我現在想要去追求的。我覺得說在研究所的那個階段就是把自己當成是一個井底之蛙,我在那個地方,我跳到那一口井,去做研究,離開研究所,我想因為我每天接觸的學生很多,所以,那一種的界線,我想就是變成說,又回歸到跟人很親密的接觸,或是說跟我的家人很,每天都相處,他看,這個不是你的什麼什麼,買的什麼什麼,或是說這個不是你之前的什麼什麼,怎麼現在做成作品,他們就會跟這些東西多互動。
人活在世界上,什麼東西是會變的或是不變的,那,我面對的東西,我想人是一直存在的,那這個關係會一直演化,或是在一直蛻變,所以我會覺得說這個,這樣的一個主題,跟我當時候的心情跟生活,是整個連接在一起的,燒陶這個過程就像人生一樣,我也很希望說,可以跟人的生死做一個結合,因為當初我父親過世的時候,在我研究所階段,我覺得說那整個過程讓我覺得,為什麼我爸爸他死掉了,他燒成骨灰,他會必須要擺在一個我毫不相干,或是完全無法親近的一個納骨塔裡面,我為什麼不能用我最喜歡的方式,把它做成陶瓷器,我已經跟我媽講說,妳死後,妳如果那一天不見了,我一定是把你燒成杯子或盤子,當你的忌日呢,我就把妳從這個,我的作品展示台拿下來,先擦拭一翻,之後跟妳泡茶聊天。
陶瓷會打破是自然的,以前的陶瓷破了還會補釘,那補釘完,改天擺在那個展示台上,我就可以跟,那我兒子會跟我的孫子講說,那就是你爸爸弄破的,所以你爸爸補在那,你爸爸對你阿媽,喔那又可以講一堆故事了,那他才會覺得說,我跟我爸爸跟我爺爺,這都是有關係的,我們是一家人。
-
疆域的凝視-陶藝家專訪:照花前後鏡之樂園猜想~周邦玲
周邦玲專訪內容:
我不是預先計畫好我的創作,無論是造型或是一切的細節,所以我在整個過程裡面,我必須要很集中精神的注意他每個時間的變化對不對,所以很多時候,即使在一個團體的狀況,我也必須要稍微把自己隔起來這樣子,那就我而言可能那是一個對話,就是它現在的狀況,尤其陶它本身它沒有任何固有的那個形狀對不對,所以一切都是你賦予它的,有時候就會寫文章一樣,譬如說你這個階段,你今天做了一個階段,然後你覺得差不多了,可是你隔了一段時間,或著說一兩天,你可能還要再回來修它,那,那個時候其實,幾乎要比第一個階段更重要,因為有時候在做的過程,你可能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你知道什麼時候要停下來,你才不會過頭,你可能不需要那麼的百分之百,你可以稍微跳開一點,因為有時候你可以讓它不那麼的控制。我覺得很多的life裡面的狀況是混合的,所以我的作品如果我覺得它有,當然是混合的,可是如有它有一個主要的氣味,散播出來是比較輕快的,我的題目可能就是要跟它,做另外一個方向的配合。
人跟環境或人跟人有時候是內在外在的,就不同的東西在配合的時候,它就是要彼此調適,彼此忍耐的那個,那個一個隱喻。我從小生長的環境,因我爸爸開五金行,所以可能回想起來我是因為,從小就跟他們在那環境裡面,看到了那個東西,那個無論是它的材質或它的形狀,或說那個整個功用,或著說各種那種不同的東西,不同的那個感覺,那那些可能就是在我的潛意識裡面,那等到我真正在創作的時候,當然不是第一件就出現的,可是我後來發現,某些鐵或著說某些金屬,它其實可以耐到某一個溫度的時候,我就很自自然然地想要把它加進去,那後來發現可能是我對於金屬的一個莫名的情感,是因為我發現那裡面是我跟父母相處的那個,那個時間和那個環境,所帶來的影響,那另外就是我用的是二手的金屬,也就是說別人放棄的東西,我再給它另外一個機會。
-
疆域的凝視-陶藝家專訪:傾聽永恆的聲音~姚克洪
姚克洪專訪內容:
我想要用一種材料,這個材料是可以感覺到有一種永恆感的,就是有一次我們請了一個很棒的傳統的拉坏的師傅,這個師傳的功夫非常好,他可以做那個,做那種陶瓶,從地板幾乎快頂到天花板,你看那個很安靜的瓶子,然後那個線條在跑,感覺到那種動態,那我第一次碰到,我就看到那樣子我就說,我就跟他講說,謝師傅,你把這個土控制得很服貼,他就回我一句話,他說,他說沒有啦,我聽土的話,我就喔,他說它沒有控制那個土,他是聽土的話,因為這樣子才開始,逐漸逐步地對陶藝,由內心裡面產生一種,所謂的一種尊敬,因為一開始做的東西都是雕塑樣態化,就是把土當作一個素材做那個雕塑,做格子做地紋做泥漿塊,那個都有點雕塑樣態化這樣子,可是終究裡面,我就一直覺得說,真的陶藝是一種可以用可以承載,好好把一個很實用的東西,然後把它做的很好,可以承載一切承載一個,一碗水也好,承載一杯茶也好,這樣的一個東西,我覺得它才真的是一個,稱之為一個,一個陶瓷或陶藝這樣子,記得小時候那個童玩去玩去甘仔店,去玩抽抽樂抽籤那個籤,就是一個木頭的盤,一格一格的,上面就是糊了一張彩色的紙,你給那個老闆娘一毛錢兩毛錢,那妳就可以壓一個,從裡面得到一個小玩具,或著一顆糖這樣子,你對那個,對那個看不見的那個,你知道裡面有很多格子,你在選擇一個格子,然後在尋找那個東西,你充滿想像,每一個人的腦袋裡面是一個充滿格子的空間,充滿抽屜的空間,那我們常常不自覺地,可能一個事情,你可能忘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好像那個東西不存在,它是存在的,它只是收藏在一個格子裡面,我們三十年沒有去把它打開來,那個我的格子裡面可能我有我的想像,可是別人看到可能勾引起一個東西來,他可能會放一個屬於他的記憶在裡面。
-
疆域的凝視-陶藝家專訪:移動時所有感官頓時開啟~胡慧琴
胡慧琴專訪內容:
就是我雕塑系的時候,我是接觸過蠻多媒材的,然後,可是,當我的想法,有這個想法的時候我發現說,這麼多媒材我試過,我覺得陶土它是很容易,可以跟我的想法去做符合的,所以我選擇陶瓷這個媒材來做,我不會特地說,我要想不一樣的東西來做,而是說當我這個階段的時候,我需要什麼樣的東西,來詮釋我這時候的想法。應該是說我先去想到,內在質的問題,那外在形式我要怎麼去描寫,或著是我要怎麼去傳達,或著是怎麼把抽象的東西把它物化出來,給,物化出來在這個世界上,像我們在講一句話的時候,我們一定會用很多不同的形容詞去形容它,那你用不同的形容詞,它所傳達出來的味道就不一樣。
那些形式對我來講,就是說,當我覺得我要講這句話的時候,我會用一個最貼切的方式去表達,那我就會選擇,那樣子的一個方式去表達,那我並不會把那些形式是,當成就是我的風格,因為創作它是藝術家這輩子的所有的過程,它並不是在做一些什麼發明,說啊這沒人做過我趕快來做,或著是什麼的,它就是你這輩子活到你最後死了,這就是你這一生的作品。因為你活著你不可能,我不知道,就我啦,我不太可能說只對一個東西有興趣,然後可能就是,很愛那個也碰一碰,那個也摸一摸,對呀就好,就覺得還不錯,就都會關心一下。
目前蠻想要這樣子去活的,那並不代表說,明天我想這樣子去活,那就是說,明天我不想要這樣子去活的時候,我就會去思考說,那我怎樣子我才可以去,去繼續我接下來想要做的,所以其實我覺得,目標你只能訂一個說,不要讓自己太墮落的目標之外,我覺得我很難去訂出說,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我幾點幾分要到達什麼,我幾分幾秒我要怎樣怎樣,我覺得那對我來講很難,因為我隨時都會變,當然你一定會有一個終極目標,那其實我覺得那個終極目標,它一直都是在變的,也許有一天那個終極目標,可能會跟我想的都不一樣,那可不可以達到我也不知道,盡量可以在一個允許的狀況下,盡量去做我自己可以做的事情。
-
疆域的凝視-陶藝家專訪:用最古老的方式紀錄生命~施宣宇
施宣宇專訪內容:
我覺得人生,我覺得最浪漫的事情就是紀錄。有一次小時候在海邊玩,大家都在沙子上面畫畫,在畫一畫之後突然想到,人類的第一個文字的紀錄就是在這裡。他們想要說什麼,每一個人想要說的事情,一直在說,一直在海邊一直在寫。或著現在大家用電子的,或著之前用紙的,紀錄在寫的這個東西,我覺得這是一個很美的,因為他想要告訴往後的自己,或著是往後的人的一些訊息。所以那個時候開始用陶土來做,是因為我想要紀錄,紀錄我所看到我所接觸到的事情,縱使用在以後我不在了,不在這個世界上,他們還會看到了一些東西,我紀錄的東西。所以我現在還是用最老的一個開始,來做一個最新的一個紀錄。對我而言,媒材是無疆界的,惟一的問題就是你想要說什麼,當你明確地知道,你想要表達的東西之後,你再去選擇你所需要地媒材。
從以前的象形文一直演變一直演變一直演變到現在,開始又回歸成象形文,當然中間還有穿插到,語言消化語言的一個問題,就包括了病毒的一個問題,病毒碼的一個問題,病毒碼也是文字的一種,可它那個文字可以消滅其他的文字,對,所以那時候在紀錄,原本是用文字紀錄,後來也紀錄到了,文字如何消滅文字,也紀錄到了,文字如何又再創造新文字。所以這些是我陶上面的符碼,我用著墨非常多的原因。就是我每一件作品,我在做的時候都會覺得說,這是我最後一件,而這個最後一件將是以後人家看到,我作品時候的印像中的我,所以,我會希望我每一件作品都非常地謹慎去製作。就好比說,當我要去赴宴會的時候,我絕對是盛裝出去,而我的作品,也希望是盛裝地留在這個世界上。
有一次我在那邊看我的作品,看了很久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我是在看我的作品,如果有一天我看不到了怎麼辦,那個時候我非常地惶恐非常地害怕,全身起雞皮疙瘩,晚上睡不著,因為我擔心說,如果真的看不到怎麼辦。那我也不能再做創作了,我也不能在感受到任何的東西了。我之前做的所有的符碼,都是給看得到的人的,所以為了這個東西,我開始去視障學校,去理解他們的一個生活,在看不到的世界。我想要做的是看不到的視覺藝術,這是另外一種視覺,我想讓大家所有人都可以感覺得到作品。
-
疆域的凝視-陶藝家專訪:瞬間凝印的有機空間~黃娜玲
黃娜玲專訪內容:
人家就會說做得這麼可愛,又有自己的造型,丫這是誰的。可是我要兩個大鼻孔,好,我再把它搓圓,好,把它黏起來,這樣子有沒有。我妹妹以前她是唸美工科,可是我以前非常排斥,她把土帶回來家裡面,對,因為我是覺得那是一個很髒的一個材質。
然後直到2002年那一年夏天,就是我研究所我考不上,然後很沮喪地在家裡面看電視,然後是剛好看到一個日本陶藝家,他是,他是失明狀態的,然後,他也想過要自殺什麼的,後來直到他接觸到那一塊土的時候,他整個心情都整個平靜下來。所以,他說他從陶土裡面發覺說,不用眼睛看用心去感受,也可以,也可以完成某一件作品這樣。後來我看到電視那樣子,那我覺得說我想要去認識,認識這一個材質之後,所以隔一天,所以我就搭火車到鶯歌去,然後,我搭到那邊之後,我就去逛他們的商店街,還有去陶瓷博物館,然後逛回來我就覺得說,我要把它當成是我某一項,以後我想要繼續發展的一個興趣。
在陶裡面跟之前室內設計比較不同就是,讓人家覺得很輕鬆自在,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去做出來,就是有時候別人問我說,你這個東西為什麼要做這樣,可是那只是當下某一個感覺,然後我沒有辦法,比較難以用文字去把它表達出來。其實我一直在想說,如果以後有機會辦一場展覽的話,我是不要任何一些簡介什麼的,那就由每一個觀者,然後他來告訴我,他看到我作品他的感覺。覺得兩個好像不同的平行線到最後,他們的變交叉的那一個點,好像就是所謂的反樸歸真吧。
因為我當初2002年那一年夏天,我摸的那一塊土是硬邦邦的土,我可能就不會繼續再走下去。可是,那一天,我摸到那一塊土是軟的,頓時之間我覺得好像,記憶的某一個鎖,好像劈哩叭啦劈哩叭啦一直被打開,然後覺得很熟悉,對,就好像兒時的那個記憶開關,然後劈哩叭啦叭啦啦這樣子打開,然後就沒有拘束這樣子。
-
疆域的凝視-陶藝家專訪:無盡的慾望就是一場戰役~許家瑜
許家瑜專訪內容:
我現的東西雖然看起很甜,很亮,顏色很鮮艷,很好笑,它還是很痛苦,但是我覺得現在來對我來說,它是比較實際可以接觸到,我的內在的東西。
為什麼要做這個甜食,主要是因為我很愛吃啦,所以要找一個理由。一開始是做一個,很醜的一個甜筒,就我告訴人家說這是甜筒,沒有人要相信說笑死我了,這哪是甜筒,一點都不甜,然後,然後我那時候我跟很多同學討論過,跟我們學校造型所,還有我們自己所上的,然後,我們就去,我們就去討論說,那你是要把它抽象化,還是要像一個實際的,那中間的距離是什麼。
後來我選擇說,我要把它做得像實際的東西,這樣你才可以把那一些不要的,不必要的干擾去掉,我如果是做一個粗糙的甜筒,很大而化之的甜筒,那出來會怎樣,那觀眾第一個會想到說,哎呀,這不像甜筒,就停在那裡了。所以我是希望它可以做到一個,好它就是一個甜筒,甜筒為什麼有兵,或為什麼會有什麼的時候,他們會想到什麼東西。那我就是再把它放大看,從歷史來看呢,其實歷史就已經很多很痛苦的例子,我就在想說恩..,那這戰爭到底為什麼要戰爭,得到什麼好處,因為戰完大家都死光啦,好啦有啦你可以說,你把東西推倒然後重新建立,那是一點點好處而以,但是那些死掉那些人或是他的家人,其實蠻痛苦的,一個兵,它冰淇淋跟那個阿兵哥,他去吃一個冰,一個甜食,不要說冰淇淋好了,甜食好了,好就吃一個甜的,那是那個甜去吸引他嗎?甜去吸引他,那為什麼甜會吸引他呢?那就像說我們吃完,吃完正餐了,你已經吃完飯了,或是吃完什麼菜了,吃完肉了,你還會想要去吃甜的,那你已經吃很飽啦,奇怪為什麼蛋糕拿出來還吃得下。因為我是覺得,那是一種慾望的不滿足,就是,你心目中,就心中永遠都有一個東西,它沒辦法去滿足,所以他才要去吃一個甜食,滿足一下那個慾望,那有一些人他是,不是只有甜食就可以滿足的,如果說他有權力的時候。那現在在搬家我在笑自己啊,這麼多東西那裡來的,你自己搬回來的,那你要負責把它搬出去,對啊,所以我以後會做一個這樣子的作品,它還是跟人性有關係,就是一個比較消費的東西,它是怎麼形成的,那你要怎麼去,沒辦法解決的,我覺得那種東西不是要去解決的,是你要去正視它,它跟你有什麼關連,你要怎麼去,你希望是繼續這樣下去還是說,有沒有什麼別的方式可以,可以去處理這樣子,或是說也許我是嘲笑它。
-
疆域的凝視-陶藝家專訪:走入自然的陶藝創作~劉鎮洲
劉鎮洲專訪內容:
因為我小時候住在鄉下,那家裡有很多這個,像是農事要處理,疊塼啦或著說是要做圍籬,做竹籬笆這些,那這些材料的接觸跟處理,你必須要很仔細地,所以對材料的處理總是會有些要求,那這些要求,長大之後佷像就變成一種自己對處理材料的一種態度,我能夠在這個材料上面多花一點功夫,那材料所成形以後所給我的回報,很像是更為豐富一點這樣。其實我是把大自然去純化,把大自然的那個造型,用比較簡潔的這種形體,讓它呈現,在這裡面大概討論到的是人跟自然的關係,這是我一直比較關心的那個議題,所以在我的作品裡面,其實我都是盡量朝向一種美好的,比較寧靜的、安詳的,這樣的一個氣氛來做我的作品。
從單件的作品也好,或著是陶瓷博物館那個,那個大的,那個彩雲的作品也好,看起來是熱鬧,但是熱鬧裡面,你也覺得還是有一種寧靜的感覺在裡面,我以前都還是比較用第三者的角度去,去看大自然是什麼樣子,就是說,比較遙遠的或著說是比較原始的,那樣子的自然,一個狀態或現象也好,那我最近覺得,很像我是站在高點,或是站在一方去望,我覺得人還是要進去對不對,所以我才在作品裡面,慢慢出現這個樓梯啊階梯,但是你可以感覺得到那個人,是有在裡面走過的,那人跟大自然就會產生那些連結,其實這是從中國水墨畫裡面所得到的那種,那個靈感,那我們可以看到那個水墨畫裡面,有很多這個山,那它的亭台樓閣或著階梯,其實都簡單的幾筆,那有時候在這個畫面上你看不到人,但是就看那幾道橫線,你就發現那是階梯,那是人經過那個階梯,跑到山裡面的那樣一個情景。
覺得就是家庭生活也好,尤其是有小孩子的生活,那帶給我是比較歡樂,比較熱鬧的感覺,也恰好那個時候,我漸漸我的作品裡面,加了很多色彩的元素進去,那五彩繽紛的東西出來,所以由黑白變彩色這樣,那我是覺得心境的轉換,其實應該是一個蠻大的因素,還有以前在創作的時候,是用比較嚴僅的態度去創作這個作品,那對於形的要求要很精準,直的線就是直的線,平的面要弄得非常平整,那到後來的創作,我會保留泥土原來的那個本性的那個部份,譬如說拍一下,它就凸出來了對不對,或著說捏一下它有點凹痕,那個部份其實是泥土的本性,其實是不必去抹煞到完全沒有,所以作品的形,它其實力量,還是一樣是有那樣子的力量,但是呢你會覺得就是,那個你跟作之間的那種相處,不是那麼緊張是很和諧的,是共同的去完成這件作品。
-
疆域的凝視-陶藝家專訪:火車快飛!~謝嘉亨的火車世界
謝嘉亨專訪內容:
六歲之前都是在台南,台南的外婆家長大,所以就對火車有一種感情,尤其蒸氣火車,我覺得它的輪胎好大,從以前小時候,因為看到這火車輪胎這麼大,而且還會冒煙,還會有很大的聲響,很像就是它不像機器,很像是一個動物,就我們所講的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動物,跟一般的汽車又不一樣,汽車當然會冒煙,可是它煙沒有那麼多,聲音也沒那麼大,體型也沒那麼碩大,就很著迷這樣子,那後來當然就開始蒐集一些小的火車,有一次就是朋友的介紹想說,有那種很大型的火車你喜歡嗎?我說當然我很喜歡,後來就問它的單價當然很貴,一台要四十幾萬台幣,就回來跟我太太商量,我說我想去買一台,你給我買吧,後來她就跟我講,不行啊,你又沒有在玩,每次買回來就擺在那鋼琴下面,你就乾脆時間很多,你就自己用泥土做看看吧,好吧,反正在家裡很無聊,然後就自己真的就去做,當然第一台做出來很大,因為比例做錯,像一個沙發一樣,然後來就慢慢慢慢,就開始一直研究,應該要用什麼方法,因為它很多是平面的圖,那來之後你要把它變成立體,每個結構要做得很像這樣子,當時我太太她都說我是一個瘋子,整天就是在弄那個火車,我除了學校教書完之後,回來就是弄那個火車,我剛好是住在火車站附近,如果我能呈現這一系列的火車的話,來凸顯一個文化的特性的話,其實也是蠻好的。
很多人會訝異說為什麼要把土弄成這麼的寫實,寫實也是一種就是說臨摹的一種,自我學習的一種方式,其實藝術家或藝術工作者,他要不停地去學習跟不停地去臨摹好的東西,臨摹你喜歡的東西之後,那種成就感呢,其實是很大的。從無到有,這個說實話是蠻辛苦的。工作的時候其實是很安靜的寂靜的,然後由於我熱愛古典音樂,尤其是西班牙的古典音樂,不管是古典吉他的或是它古典鋼琴,其實在聽這些音樂的時候,其實我的靈魂常常就好像隨著這個音樂,回到了西班牙,然後看著那麼遼闊的一個就是高原,會讓作品的一種呈現上會更加的寬闊。
-
疆域的凝視-陶藝家專訪:落灰與火痕的流動~蘇炳燁
蘇炳燁專訪內容:
就好像吃了那種叫迷幻藥,你就看到說這個東西真的是很,很讓你去著迷。但是它那個過程郤是很辛苦,但是你最後就是想要看到說,它到底是什麼樣子。它需要一些人力,那而且是我們有默契的一些工作者湊在一起,那就是很想要把那個整個一起工作的那個態度就是拿出來,那當然中間會有點辛苦啊幹嘛,那大家都是互相這樣幫忙。燒窯遇颱風,就是你就是不曉得啊,你就燒一燒就真的遇颱風,那怎麼辦,就能夠撐就撐下去,撐到最後真的擋不住,那也只好認了。就是那個東西其實會,其實那個當下會覺得有點冒險,可是那個之後講起來是好笑又好氣,只是雨很大,大到就是窯裡面都是水,那一直燒燒到後來沒辦法燒,那就真的都沒有。
其實這個柬西剛好也是一種磨練,就是慢慢磨自己的意志力,自己也慢慢在一直被磨,那就是試著去做而已。看得是那種自然的那種元素性質,比如說它是有風啊有水,跟火這部份,那這幾個東西它有一個流動性,就是它本身的那種動的力量,那它也有靜的力量,兩種不同的意見它是去使一個,一個東西在轉動,就是一人一邊,那有時候走這邊,那另外一邊再會往前,那繼續在一起往前走。我覺得用這樣落差這麼大的東西,我能在怎樣把它做更多的變化,或是說我除了做只是樣式上面或是形式上面的變化之外,我到底想法上面做了什麼樣的改變。那就變成不是說,那個填充題或是非題,就是慢慢繼續走,我也不曉得下一步會變成什麼,那搞不好下一步我什麼都沒有,或著是空空的東西,或說更單純的東西更簡潔的東西。會回到本來就是想說,我們本來就是這個這塊土地上面的一個部份而已,算起來是很小的一個部份,那人可能一輩子大概就這幾年,那可我們一生下來就是注定一個好像是矛盾的開始,你想要好好活下去,可是又發現有很多問題妳會去傷害到這個環境,那就是那個取捨啦,某些東西上面就是說,我自己能夠做多少的,對自己的那種要求,就是盡量能做多少就算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