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藝校園扎根成果展(臺灣工藝聚系列活動之一)
工藝中心為推動工藝校園扎根,辦理《工藝入校。藝創教案》活動,以「活工藝·工藝活」、「永續循環(ESG)」理念,將臺灣工藝融入學校教育,傳遞工藝帶來的生活連結與美好體驗。
113年度與北、中、南、東以及離島區域30所學校合作推動臺灣工藝與教育融合的學習行動方案,共計辦理學生工藝體驗課程約100場次/2,300人次參與、教師工藝增能工作坊約45場次/850人次參與,同時也開發30案工藝學習教案。
為展現113年度各校執行成果,於11月15日至17日在桃園市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工藝基地-工藝教室及戶外展區辦理「工藝校園扎根成果展」,來自各地學校教師一起參與此次工藝與教育融合的盛會!
■教案分享講座
1. 苗栗縣頭份國小--藝遊苗栗樂陶陶|李如意
2. 高雄市林園國小--樹材藝想-來自大地的禮物課程|羅予妍
3. 桃園市至善高中--榨出大溪特色!小農陶陶榨汁組|施姵伃
4. 台北市忠孝國小--四季織繪-以舊衣編織與羊毛氈描繪大自然|熊培伶
5. 南投縣集集國中--里山生物天然染繡環保書衣|陳惠珊
6. 台中市五福國小--稻香五福‧共染幸福|賴如足
7. 國立竹科實中國小部--陶趣無窮:實小陶藝學生工作坊|陳巧璇
8. 嘉義縣六腳鄉六嘉國中--皮革證件套設計 | 陳芳誼
■參展學校:
桃園市|至善高中、苗栗縣|頭份國小、台東縣|關山工商、台北市|忠孝國小、高雄市|林園國小、台中市|五福國小、嘉義縣|六嘉國中、新竹市|竹科實中國小部、金門縣|多年國小、雲林縣|久安國小
-
01.紙的無限可能-靈手巧藝刀剪神功_基隆市中正國中
剪紙與紙雕的材料易於取得,工藝師賴彥廷在課堂中,帶領學生認識剪紙與紙雕的歷史,進而學習基本的構圖、刀法與摺法後,再使用剪刀與美工刀自行創作,應用範圍廣泛,可以用來做卡片、立體書、偶戲人偶等,激發學生的創作能力,並透過手作課程,觸發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與興趣,讓藝術真正融入學生們的日常生活。
教學者:賴彥廷
課程設計者:雷雅淳
-
02.四季織繪-以舊衣編織與羊毛氈描繪大自然_臺北市忠孝國小
課程強調纖維藝術的療癒特質,並注重學生觀察自然、回收利用及對在地文化的認識,期望學生能在多元豐富的學習體驗中,掌握纖維創作的知識與技能,更能提升生態意識、文化素養,喚醒孩子們對自然的意識,並培養創造力和技能、增強自信。
小朋友跟著工藝師吳至鈺及廖琳俐探索纖維、採集素材、運用羊毛、舊衣布條等多元材料,再結合針氈、編織等技法,創作出具個人風格的纖維作品,在身心靈層面都能獲得成長。
教學者:廖琳俐、吳至鈺
課程設計者:熊培伶
-
03.漆.拾金記-金繼的十堂課_新北市復興國小
金繼也稱為金繕,是一種傳統工藝,使用天然漆作為黏合劑進行修補,以金粉或金箔覆蓋裂痕,修復破損陶器的傳統工藝。金繼不只是修復工藝,更賦予了器皿新的生命,再次綻放美麗。
百年光山行第三代工藝師賴信佑帶領小朋友探索金繼的奧妙,課程使用百年添興窯第四代吉時雨陶藝家的胎體,讓孩子們挑戰了更多裂痕的接著。透過課程,不僅讓孩子了解惜物愛物的精神與擁抱不完美的修復美學,更親手操作「接著」、「補欠」、「描線」、「撒粉」步驟,成為一門難忘的課程。
教學者:賴信佑
課程設計者:王燕昭
-
04.金光乍現-金工巧藝當代首飾設計及餐具設計製作_新北市瑞芳高工
工藝師廖偉淇以“金光乍現-金工巧藝當代首飾設計及餐具設計製作”課程,帶領新北市瑞芳高工學生認識當代金工之美。
以小型手工金屬工藝入門,培養學生對製作小型金屬工藝的興趣和創作能力。透過金工鍛造技法,並融入獨特的創意設計,完成一件件獨一無二的手感物件。
教學者:廖偉淇
課程設計者:林騰文
-
05.榨出大溪景色!小農陶陶榨汁組_桃園市至善高中
陶藝是一門利用陶土進行創作和製作的工藝藝術。結合技術與藝術性,透過手工或使用工具來塑形、雕刻,再經過乾燥和高溫燒製,形成具實用性或裝飾性的陶瓷作品。陶藝不僅包含了技術上的技巧,更蘊含了創作者對形式、色彩和質感的美感追求。陶藝既是生活器具的製作技藝,亦是表達文化和藝術的載體,具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意義。
課程邀請工藝師施姵伃傳授陶藝的基本技巧與創作方法,讓學生學習如何將工藝與行銷設計相結合,不僅讓學生能實際動手製作陶藝作品,還鼓勵他們將學到的技巧運用在日常學習中。
教學者:施姵伃
課程設計者:楊惠淇
-
06.陶趣無窮:實小陶藝工作坊_新竹市竹科實中國小部
小朋友在工藝師洪申的帶領下,認識陶藝、陶的歷史及陶藝作品欣賞,並且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獨一無二的作品。
課程將陶藝的文化、技法和原理深度融入教學,並引導學生探索陶藝的歷史與發展。在創作過程中,學生們透過親手製作陶器,體驗陶藝的樂趣與美感。在創作中不斷探索與實踐,感受到陶藝所帶來的愉悅與成就感,期望未來能在生活中應用所學的技術與理念。
教學者:洪申
課程設計者:陳巧璇
-
07.樂活工藝共創-活力皮革手作_新竹縣誠正中學
“鏘~鏘~鏘”響亮有力而有節奏的聲音,誠正少年們正在進行皮革創作,手作的過程中,少年們感到快樂、療癒和自信~
皮革工藝家曾文正帶領他們一起認識皮革製作,拿針穿線自己來~一針一線~鍛煉動手做能力、耐心和專注力... 縫出創意皮件。
誠正少年對著一片小小的皮革~專注耐心的敲打壓印,為皮革注入新生命,展現出每個人不同個性的一面,製作專屬於自己圖騰的皮革,開心做出自己的成就感。
教學者:曾文正
課程設計者:曾文正、張惠鈞
-
08.藝遊苗栗 樂陶陶_苗栗縣頭份國小
“這是我親手做的陶杯,這隻是龍~”、“這是我做的陶板小屋,庭院有一座魚池,小魚兒悠遊著…”。這是苗栗縣頭份國小的教學現場,因為《工藝入校》課程,小朋友特別地開心!
在苗栗在地青年工藝家羅弘煜的帶領下,以「藝遊苗栗 」為主題,帶領美術班學生發現苗栗之美,以建築及馬克杯等主題進行創作發想。課程中,學生們發揮其創造力,從親手繪製設計圖、實際捏陶塑型、並為自己的作品上釉藥,妝點繽紛色彩,完成獨一無二的作品。
教學者:羅弘煜
課程設計者:李如意
-
09.稻香五福.共染幸福_臺中市五福國小
工藝師劉俊卿帶領學生認識從植物三原色:藍染、福木(黃色)、茜草(紅色)~進而學習運用大自然奇妙的色彩進行的植物染以及收集植物素材進行植物敲拓染二種,引導學生探索文化裡的自然色彩,在學校進行色彩實驗,一方面讓學生學習觀察及感知周遭生活環境;一方面讓學生透過動手做,學習美感素養的能力。
教學者:劉俊卿
課程設計者:賴如足
-
10.植物染色課程_臺中市和平國中
由工藝師陳美玲指導七彩植物染課程,讓學生可以見識到更多的染料植物,並學會提煉出不同的染劑,再利用套色原理來變化出更多的色彩,讓原住民的線材不再只是傳統的紅、黃色系,而是能讓線材增添更豐富的色彩,打造出更美麗的原住民織布。
課程以植物染為主要素材,透過認識不同的染料植物與成色、酸鹼值中和及套色來進行分組合作學習,在體驗染線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因植物性染料的酸鹼值改變而產生的色彩變化,未來則會運用自己染色的線材當成泰雅織布的原料。
教學者:陳美玲
課程設計者:林曉玟
-
11.里山生物天然染繡環保書衣_南投縣集集國中
課程設計以「里山的色彩」為教學核心,使用校園植物進行植物染布及里山生物刺繡為創作來源,由學校視覺藝術老師與工藝師(刺繡師)合作,帶領學生製作天然染繡環保書衣。
藉由工藝師邱元君的專業技術及知能,指導學生了解對「美」的涵養與詮釋方法,並且應用在生活中,透過觀察、探索、實作等歷程,選擇適合自己圖象與技法,使里山生物的主題更多創意的表現。
教學者:邱元君
課程設計者:陳惠珊
-
12.染工藝—從藍染出發_南投縣新興國小
藍染是以藍草植物萃取顏色,用來染布的工藝技術,透過紮染、夾染、縫染等不同的技法,經過繁複的工序,讓作品呈現色彩及紋樣,這是藍染最迷人的地方!
工藝師賴美智課堂中從介紹藍染工藝的應用以及對於藍染色階的控制概念,到動手做的實作,以植物拓染並結合「玩樂藍-紮染」、「板夾藍-夾染」、「針線藍-縫染」,各式不同的工法,創造出獨有的花紋圖騰,每位孩子在探索過程中得到體驗自主學習的快樂。
教學者:賴美智
課程設計者:賴士堯
-
13.陶離土星(心)輕工藝體驗課程_彰化縣美豐國小
手拉胚,是一種歷史悠久的陶藝技法,使用陶土放置於拉胚機上,使其不斷旋轉,藉由離心力,雙手與土的交互作用,製作出屬於自己認可的型體。
工藝師許宗煥藉由離心力教學,先讓孩子了解電動拉坏機如何透過旋轉與手部動作緊密結合,幫助製作縱向對稱圓形器皿、以及如何圓心定位,手部技巧如何運用及施力,感受陶土溫度,讓陶土能夠垂直拉高及橫向擴大等技巧,經過拉坏、修坯及彩繪等工序,透過動手做工藝,將生活科學融入到手作體驗,將美學思維隱含於體驗過程,讓五感體驗帶領孩子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建立孩子的核心素養能力。
教學者:許宗煥
課程設計者:許惠閔
-
14.永續樹燈〜植得金彩_彰化縣廣興國小
工藝師張家毓結合STEAM創客課程的雷雕機技術,雕切圖案型狀,再利用金屬材質以金工切鋸、鍛敲、冷接等金工技法,將金屬與木頭結合,最後輔以腰果漆完成木頭上色,再將燈具零件結合,讓學生了解金屬工藝與各種複合媒材的運用,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樹木、植物對環境的重要性,從小建立愛護周遭天然環境的觀念,扎根永續教育,守護我們的地球。
教學者:張家毓
課程設計者:莊紹信
-
15.以針戳出綠意-羊毛氈針氈塑型練習課程_雲林縣久安國小
課程選定「羊毛氈工藝」,希望透過羊毛的觸感、手感、柔軟能撫慰孩子的心靈,療癒孩子的情緒,並學習創作生活實用小物,增添生活情趣與樂趣。
透過工藝師潘瓊慧及林俞孜指導羊毛氈基礎針氈技法,讓學童認識這個多變化的纖維材料,並成為實用有趣的生活工藝,羊毛氈的技法簡單,較容易上手,變化性又很大,可以訓練耐心及專注力,並發揮想像力,創作療癒小物及軟雕塑藝術學習,讓美感教育在學校深耕發展。
教學者:潘瓊慧
課程設計者:賴建達
-
16.藝起來玩土_嘉義縣龍山國小
工藝師李俊蘭走進校園,帶領孩子進行一連串的手作陶藝探索活動。
藉由課程讓全校學生運用感官,進行聆聽、觀察、操作,表達心中所思所想,體驗不同形式創作的樂趣,進而設計屬於自己的茶杯、花器、陶盤等器具,布置出專屬自己的茶席,使茶與陶結合,豐富學生的美感經驗。
教學者:李俊蘭
課程設計者:張慧君、林俶伶、羅鳳貞、蔡承庭
-
17.皮革證件套設計_嘉義縣六嘉國中
課程邀請工藝師王慕賢帶領學生們了解皮革工藝,並將傳統皮革工藝技術結合在地文化,鼓勵孩子發想屬於自己創意,製作獨一無二的皮革證件套。
製作理想的皮革作品,就像是求學過程中的成長,需要經歷細心打磨和不懈努力,最終才能見到成果。這門課程不僅教導學生實用的手工技藝,更希望讓他們在創作中學會耐心與專注,並感受創造的樂趣。
教學者:王慕賢
課程設計者:陳芳誼
-
18.照亮偏鄉 竹夢踏實_臺南市竹橋國中
莊銘憲及王琮雅二位工藝師與竹橋國中教師三方跨域結合開發教材,以花燈創作的基本功,佈建夜景裝飾,點亮偏鄉學校。
透過工藝、美術、科技跨領域的結合,讓竹橋學子於暑期體驗課程,透過金屬工藝與科技教育,進行生涯試探,探索自我學習興趣與專長,偏鄉的莘莘學子們,在工藝文化教育的平權下,給予學生參與工藝體驗動手做的機會,啟動孩子的學習力。
教學者:莊銘憲
課程設計者:林睿展
-
19.樹材藝想-來自大地的禮物課程_高雄市林園國小
工藝師林戎依指導基本的樹材概念,讓孩子從認識大自然的樹材開始~”摸摸看”~”仔細看”~”聞聞看”~”聽聽看”~在課堂上,孩子們體會學習樹皮工藝的創作,不約而同的讚嘆聲,充滿整間教室!
咚咚咚的敲打聲~從一根根圓滾滾的木材,經過孩子們耐心的敲打,使搖身一變把樹皮延展為一張張獨特的布料~「用感恩的心來感謝大自然給予的材料」是這堂課的真締~從自然素材的手作賦予孩子更多真實的感官體驗,與孩子一起體驗大自然的變化及工藝教育體驗,提升文化素養及藝術美感。
教學者:林戎依
課程設計者:羅予妍、李宜芳、蘇香如
-
20.設線-掐絲琺瑯工藝教學計畫_高雄市巴楠花部落中小學
巴楠花部落中小學是全國第一所原民部落的實驗中小學,學校特色以圖騰藝術來串連原住民文化,讓文化落實到生活中。
課程設計以掐絲琺瑯工藝來融合原住民文化特色,工藝師郭宜瑄指導學生利用銀線構圖,再將琺瑯粉用濕,以細毛筆將色彩填入圖案裡,再經過高溫反覆燒製燒固之後做成了精美無比的魔幻琺瑯工藝品,勾勒出布農族神話故事。
教學者:郭宜瑄
課程設計者:李恒
-
21.千錘百鍊,有構美力_屏東縣大同高中
課程設計以環保永續為出發,以台灣常見的植物「構樹」樹皮為原料,透過敲打構樹木頭、使樹皮與中間的木質分離;再將樹皮搥打延展,製作成別出心裁的生活用品。
構樹皮要經過多道工序與反覆地敲打,千錘百鍊,反覆晾曬,才堪成為一張可以使用的構樹皮,透過工藝師王雅蘭帶領學生將傳統的樹皮結合工藝實作,使樹皮布延伸製作成工藝品,看見構樹的美力。
教學者:王雅蘭
課程設計者:黃意喬
-
22.創意粿模_宜蘭縣大福國小
由工藝師陳明輝帶領學生們學習製作傳統紅龜粿模具,在了解紅龜粿民俗文化的同時,學習傳統木雕的基礎技法,透過傳統手工藝課程提升學生的創造力和文化認識。
課程中,帶領學生使用圓規繪製圖形,並介紹丸曲刀的使用。凹槽挖好後,換上小巧的曲面刨刀,將不平整的表面刨平,接著使用砂紙打磨至光滑,並使學生了解如何省力握住雕刻刀及如何使用砂紙修整細節。再使用折合鋸的正確打開方式,了解雙面鋸兩側的差異與適用場合,最後使用銼刀將鋸好的粿模形狀邊角修整圓滑,再用砂紙進一步細磨,即完成屬於自己的創意粿模。
教學者:陳明輝
課程設計者:蔡靜如
-
23.有「構」厲害-樹皮布之前世今生_花蓮縣化仁國中
工藝師胡武勇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家鄉與土地,並引領學生從藝術與人文領域,藉由創意與設計開發自我對家鄉的美感手作。透過課程教導小朋友認識樹木、木材、基礎木工,用自己的雙手練習鋸、切、鑽、磨木塊,製作簡易卻趣味的木作小物。
學習過程中,學童真切且紮實地運用雕刻刀,一刀一刀刻出屬於自己的木器,透過觸覺、視覺、意識及各項感官相互交織而生的學習,注入創造力,發展出具有藝術元素的作品。小木工們個個成就感十足,直呼做木工真好玩,讓一日木工課收穫滿滿!
教學者:徐香蘭
課程設計者:張瑜珍
-
24.微物日常:木作小器_花蓮縣稻香國小
工藝師胡武勇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家鄉與土地,並引領學生從藝術與人文領域,藉由創意與設計開發自我對家鄉的美感手作。透過課程教導小朋友認識樹木、木材、基礎木工,用自己的雙手練習鋸、切、鑽、磨木塊,製作簡易卻趣味的木作小物。
學習過程中,學童真切且紮實地運用雕刻刀,一刀一刀刻出屬於自己的木器,透過觸覺、視覺、意識及各項感官相互交織而生的學習,注入創造力,發展出具有藝術元素的作品。小木工們個個成就感十足,直呼做木工真好玩,讓一日木工課收穫滿滿!
教學者:胡武勇
課程設計者:朱苓尹
-
25.生活中的金工文創-冥想貓頭鷹_臺東縣關山工商
金工技藝是將金屬材料透過一系列的加工技術,創造出各種實用及藝術性物件的工藝。這一技藝結合了精細的手工操作和創意的設計,涵蓋了多種技巧和工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台東關山工商邀請工藝師賈凱竹入校授課,傳授金工基礎技巧,並以生活題材為發想,進行金工及木作的立體構建,透過工藝藝術的學習與實作,提升學生的生活美學,促進師生的創作活動,並加強在地文化的融入。
教學者:賈凱竹
課程設計者:廖冠祺
-
26.柴燒陶藝的多彩世界_臺東縣初鹿國中
初鹿國中學生整體達六成以上均是隔代教養、新住民第二代、原住民等經濟弱勢身分的主體。學校推動永續發展教育,透過課程讓學生能了解自己、認同自己、相信自己。
由工藝師廖光亮指導學生了解陶藝的歷史及其在原住民文化中的重要性,並且熟悉陶土的各種特性,學會如何使用不同的工具進行陶藝創作。在創作的過程中認識柴燒窯的特色,以及鑑賞柴燒陶藝作品的美學。
教學者:廖光亮
課程設計者:廖夏子
-
27.木工迷鋸樂部_臺東縣東成國小
工藝師謝萌峯指導孩子在細木作的創作,謝萌峯老師是位身懷絕技木工職人,參加過許多木工技藝競賽,幾乎是常勝軍,也指導出非常多優秀的學生,是金牌國手的幕後推手。
在手作體驗過程中,沒有使用任何一支鐵釘金屬,皆是用裁切角度及貼合的技巧來完成,孩子們除了透過木工手作培養耐心與專注力之外,也短暫的脫離虛擬世界,更棒的是開啟了工藝新視野~
教學者:謝萌峯
課程設計者:蔡宜欣
-
28.玩 “皮”藝下-動物狂想曲皮革盤與皮雕杯_金門縣多年國小
多年國小位於金門極偏遠的小聚落,學生都是新移民或是經濟能力較弱勢的孩子,學校積極推動離島小校藝術教育普及化,藉此擴展學生的學習領域。
皮雕工藝是一種古老、精緻且實用的手工藝,透過雕刻與塑型等技法,將圖案或文字等刻在皮革表面。在日常生活中,皮雕工藝可應用於裝飾各種物品,如皮包或皮夾等。可根據每個人的喜好和需求,創作各式各樣的皮雕裝飾品,為日常生活增添色彩和趣味性。
小朋友跟著工藝師邱文仕畫一畫、刻一刻、敲一敲、縫一縫,傳統皮革工藝技術結合現代感設計,孩子發想出屬於自己的皮革盤及杯墊。
教學者:邱文仕
課程設計者:余宛錡
-
29.穿金戴銀媽宮趣-金工初體驗_澎湖縣中正國小
金工是一門結合藝術與工藝的技術,透過對金屬材料的加工,創造出各種具有實用性和美感的物件。金工技術在各個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例如:首飾、家居裝飾、工藝品等,不僅限於工藝和藝術領域,也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方面。
工藝師王曉謙帶領學生學習如何運用腐蝕技法製作圖騰,並搭配簡單的鋸切技法,最後完成金屬成品。這些技法不僅幫助學生培養手工技能,亦能啟發他們對工藝美學的認識。
教學者:王曉謙
課程設計者:杜雅鵑
-
30.魚韻之藝_澎湖縣澎南國中
工藝師葉方瑾為澎湖在地金工工藝家,透過基礎金工的製作工序,帶領學生以黃銅鑰匙圈的設計與實作,體驗金工基礎技法,藉由金屬實作課程,認識金工基礎工具,學習工具的操作與使用,體驗金屬的溫度與質感,從平面設計到金屬物件的製作,開發空間感知的造型能力,在金工工序中,培養其靜定、專注的態度與素養。
教學者:葉方瑾
課程設計者:洪明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