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長度: 00:01:00

分享內容:

劉千瑋《懷舊是危險的嗎——還我河山》

藝術家:劉千瑋
年代:2024
國立歷史博物館回收建築材料
全區約1965x800公分

作品理念
藝術家劉千瑋以史博館整建工程中所汰換的老舊屋瓦、地磚製作公共座椅,並將規劃移除自1982年豎立於庭園一隅、刻有清末民國文人周承忠從岳飛墨跡集字的「還我河山」石碑,打磨、重置、構成全新的公共雕塑。劉千瑋提出「懷舊是危險的嗎」,以此思辨人們為何懷古,在紀念的同時,如何透過想像過去,引領我們形塑未來,並在入座之時,藉由藝術中介,打造思索「何為紀念?為何紀念?如何紀念?」的公共空間,在新與舊的歷史脈絡之間尋找永續的可能。作品呈現了某個時代人們對國族的想望,石碑的位置與周圍環境改變後,「還我河山」也以同音異義提供觀眾對於臺灣自然環境河山永續的回應。這四字的來源脈絡正好可作為對過去、現在、未來的思考。

創作過程
作品是由史博館整建工程中的回收建築材料所構成,包括自1982年即豎立於史博館庭園一隅、刻有岳飛書法集字「還我河山」的石碑;而作品亦使用博物館整建工程卸下的老舊屋瓦、景觀石與廣場地磚等建築廢棄物構成公共座椅的水磨石骨料;地面文字則是以「還我河山」碑石底部切除之石料製作而成,完成一組猶如「另類文物」的雕塑座椅。這個由公共設施、碑石與標語文字構成的作品,是藝術家和策展團隊在提案過程中經過資料探索、對話、社區走訪後共同提出的裝置想法。

劉千瑋
劉千瑋,1982 年生於臺灣,現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助理教授。近年藝術創作關注於「物件」、「文物」、「藝術品」與當代社會秩序之間的歷史敘事、科學應用,以及文化保存等議題。善以空間裝置重新組譯源自農村生活與科技日常的創作媒材,並透過各式展覽場域的現地製作,探討今日的藝術再現如何在意義生產上進行新型態的內容中介。這般歷經長期田野工作後,在暫時性的展覽場域中一次又一次現地實踐的藝術生產,循環相應著藝術家於創作上以複製、重構與轉型的操作方法,改變物件既有的社會意義與敘事框架的意圖,進一步叩問關於「文化」的現有詮釋與分類系統。

工作團隊:
建築設計:顏大喆
字體設計:賴依靖
專案經理:丘智偉
製作團隊:呂晉毅、李國嘉、林帛廷、吳宇軒、賴科維

指導:文化部
主辦:國立歷史博物館
策展與統籌:害喜影音綜藝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