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長度: 00:01:00

分享內容:

張紋瑄《倒數第二個箱子》
藝術家:張紋瑄
年代:2024年
複合媒材裝置:金屬櫃體、陶瓷、織品、纖維強化塑膠、木頭、印刷品、現成物、單頻道錄像
櫃體:225x60x200公分,105x51x200公分
影像:30分鐘/錄像/彩色/華語發音/華英語字幕

作品理念
《倒數第二個箱子》發想自史博館在1969至1986年於海外推行的「中華文物箱」,在這個「一口箱子等於一個展覽」的文化外交計畫中,物件、認同、歷史敘事及政治宣傳被揉雜成複合物,操演出特殊的世界觀。張紋瑄透過工作坊,與參與者共同憶起文物所乘載的歷史,再以物件劇場及諧擬博物館開放式典藏的物件裝置,使過去與當下重組,讓典藏與日常易位;將「物」所潛藏的政治性牽引而出,重新述說為一則由大的、小的和一口箱子所構成的家族寓言,以此回應物件、敘事及認同之間的曖昧多義。

創作過程
《倒數第二個箱子》是一件結合戲劇與複合媒材裝置的作品。前期透過前置工作坊的舉辦,藝術家將工作坊中由參與者所創造的物件故事與內容,成為《倒數第二個箱子》的作品發展基礎,並轉化為物件劇場的發展元素。在劇本創作與排練階段,藝術家張紋瑄邀請導演暨燈光設計曾彥婷、共創演員賀湘儀、陳佳豪、聲音設計曾伯豪、服裝設計徐英祥,基於腳本進一步發展物件在劇場表演的語彙中,同時作為文物及道具的可能性,並於納豆劇場進行閉門演出,兩場工作坊參與者、本計畫相關人員及受邀觀眾除了觀賞演出之外,也使用手機參與拍攝。裝置作品上,則歷經劇場道具物件打樣、展櫃製作與錄像製作等過程。作品於展區裝設完成後,並在史博館三樓常設展區進行兩場公開的物件劇場現場演出,博物館劇場則繼錄像、物件裝置之後,成為整件計畫最後的組成元素。

張紋瑄
張紋瑄的藝術實踐透過重讀、重寫及虛構出另類方案,來質問機構化的歷史敘事結構,並同時暴露出潛藏在歷史敘事中,不同權力之間的角力關係,而此暴露結構的手段,也正是一種重新處理個人故事及歷史書寫之間的關係及能動性的方式。藉由不同的媒介——包含裝置、錄像及講述——的使用,他經常用與原件有誤差的檔案以及第一人稱敘事,讓觀者得以反思歷史如何影響了當下的形塑與未來的推進。

作品參與名單
概念及導演:張紋瑄、曾彥婷
共創演員:陳佳豪、賀湘儀
舞台監督:張君如
聲音設計:曾伯豪
燈光設計:曾彥婷
服裝設計:徐英祥
攝影團隊:陳冠宇、楊哲奇、陳仕恩、林彥翔
後期製作團隊:噪音印製、江偉
物件製作:源造工作室
裝置製作:于沛廷

指導:文化部
主辦:國立歷史博物館
策展與統籌:害喜影音綜藝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