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涂炳榔口述歷史

時間長度: 00:49:49 觀看人數:559

分享內容:

據影像紀錄內容,涂炳榔,1929年生於嘉義朴子。父親是留日西醫,母親為世家之女。就讀公學校時,涂炳榔因風寒休學,家裡請了老師教他繪畫,從此與畫筆結下不解之緣。小學畢業後,涂炳榔考上長榮中學,師從畫家廖繼春。戰爭晚期,少年涂炳榔曾短暫被徵召為學徒兵。戰後轉至嘉義中學就讀,高二恰逢二二八事件,涂炳榔回到朴子組織學生隊,協助維持地方治安,卻遭老師要求退學,後由校長出面,准許他轉學。但因父親不同意轉學,涂炳榔休學在家備考,後以同等學歷考上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學系。

涂炳榔就讀師院期間,曾參加台語劇社,社團演出許多左翼劇本。1949年四六事件發生時,涂炳榔因不在宿舍而逃過一劫,但終究沒躲過牢獄之災。同年暑假,涂炳榔參加張璧坤組織的讀書會,閱讀左派書籍,討論社會時局與青年出路。1952年,他在朴子被捕,先關押於嘉義看守所,接著被送往臺北保安司令部,而後送往軍法處候審。7月22日,涂炳榔因「連續參加叛亂之集會」判處10年有期徒刑。判刑後,被關押在新店安坑軍人監獄。因為善畫,他經常負責活動文宣或賀卡,也曾在鐵工廠擔任外役,負責製圖,後來亦被派到裁縫工廠。因家境良好,涂炳榔的獄中生活相對寬裕,家人定期寄錢與食物用品給他,父母從嘉義北上探望80幾次,數不清的家書裡有他們對彼此的掛念。

1962年出獄後,涂炳榔先在國中教美術。婚後搬到高雄,在難友李天生經營的大榮鋼鐵廠任職,又轉任大華企業服務。離開大華後,應同窗楊英風之邀,他參與數個藝術景觀工程專案。後來,涂炳榔全心投入花鳥畫與工筆佛像畫。涂炳榔積極投入人權活動,將許多當年好好保存下來的家書、送物單、照片等文物捐贈予國家人權博物館,讓更多人瞭解那段歲月。對他來說,歷史或許可以原諒,但絕對不能忘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