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惟仁口述歷史影像

時間長度: 00:56:29 觀看人數:64

分享內容:

據影像紀錄內容,洪惟仁,1946年出生於嘉義新港。父母在他國小時北上工作,他在新港與舅舅同住一段時間,1959年與哥哥搬去萬里跟父母團圓,後來在基隆讀初中與高中。1965年,他考取中國文化學院中文系,認識了王競雄與師大的鍾露昇兩位老師。洪惟仁回想,覺得自己對於語言學的研究興趣是受到鍾露昇的啟發,王競雄則是觸動了他性格裡帶有英雄主義的一面。1969年大學畢業、服役退伍後,洪惟仁到花蓮拜訪當時在禪光寺修行寫作的王競雄,因而認識那時候也暫居於禪光寺的陳列、曾健民與樊邦弘。

1970年,洪惟仁考取師大國文研究所,也到東南工專兼課教書。洪惟仁說他大約在那時被樊邦弘影響,共同組織「大同主義青年革命軍」,也招募了一些他自己在東南工專的學生。洪惟仁回憶,當年大家抱持著熱情,認為自己應當成為英雄、創造歷史,就這樣歃血為盟,確實成立了這個組織,但也只是開過幾次會,並沒有什麼活動。

他在1972年取得碩士學位,到辭修中學任教。「開學沒幾天,在上課的時候有一個人來跟我說,有人要找我。我也不知道是誰要找我。我一下課去辦公室,就有四五個人在那裡等我,跟我說他們是調查局來的。」洪惟仁被帶至司法行政部調查局三張犁招待所,再轉至司法行政部調查局仁舍訊問。1973年初,移送位於新店的警備總部軍法處看守所,2月被以「陰謀以非法之方法顛覆政府」罪名,判處有期徒刑10年,褫奪公權6年。3月,洪惟仁移送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在獄中,他因為抱持著開放的求知之心,能與不同立場的受難者互相交流,洪惟仁的思想再一次受到啟發,「才感覺說,你思想的左派跟右派,跟獨立並不一定要掛勾啊,不一定左派一定要統一、右派一定要獨立,沒有這個意思。」也因為遇到很多來自福建惠安、漳州、廈門的閩南人,更加認識各地腔調的差異,「我當時沒有做實際的調查,但是有一種印象,所以我出去之後,看文獻、看什麼就可以印證,這是我當時聽到的。」

1974年,洪惟仁的刑期因蔣介石逝世減刑為6年8個月,1977年移送臺灣省仁愛教育實驗所,1979年5月15日刑滿開釋。出獄後,洪惟仁一開始以翻譯維生,但也同時自力進行臺灣語言調查,撰寫文章與調查報告,之後受到張炎憲與龔煌城邀請,他進到中央研究院擔任研究助理,累積了深厚的田野基礎,並於1995年考取國立清華大學語言所博士班,同年擔任靜宜大學中文系副教授,2003年取得博士學位後,2004年借調擔任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創系主任。洪惟仁投身臺語文研究調查,出版多本語言研究專論,如《臺灣河佬語聲調研究》、《臺灣禮俗語典》、《臺灣語言地圖集》、《閩南地區方言地圖集》,著作豐碩。2018年5月30日,促轉會公告撤銷其有罪判決。

洪惟仁於2022年接受人權館訪談時,回顧自己的人生,盼望後代能繼續保有民主、自由、平等的生活,「知道臺灣要走什麼樣的路」,避免深陷民族主義而重回獨裁、犧牲民主的時代,他認為這需要透過教育實現,也是轉型正義工程要不斷努力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