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藝行旅.絲路瑰寶篇-花蓮噶瑪蘭
香蕉絲製作過程繁複,但四季皆可取材,巧手的噶瑪蘭族人,砍下香蕉樹莖幹,去除外層老化及內層容易斷裂的部分,經過刮絲、晾曬、分線、接線、捆線的步驟後,才會開始進行整經及編織…
香蕉絲是先人留給噶蘭族的寶物
一絲線都得來不易
透過族人的巧手
幻化成讓花蓮人驕傲的禮物
-
工藝行旅.豐年滿穗篇-臺東富豐社區
臺東地區出產的稻米,口感與香氣特別令人垂涎。東海岸的稻桿迎風生長特別粗韌,以此特性開始製作稻草繩,為提高稻草繩的附加價值,請來了日本匠師教導製作注連繩技術,提升社區的收入。…
太平洋的風盡收眼底
金黃的稻浪隨風揚起
明媚的陽光融合在手心裡
我在臺東心足豐收
-
工藝行旅.陽光上色篇-新竹柿染
柿,亮澄澄的橘帶來秋天的氣息。新竹縣開始吹起九降風,風大雨少的天氣條件,最適合製作柿餅的季節,造就遠近馳名新埔柿餅。柿汁染色後的布料,隨著陽光的曝曬而呈現不同大地色澤,名為「太陽之染」之柿染開啟了當地特色文化。…
享受飄逸的陽光
感受太陽的溫度
美食與工藝
風城起黏膩但甜美的風
-
工藝行旅.風華新藝篇-高雄寶來社區
高雄市六龜區寶來地區以溫泉觀光為名,於2009年莫拉克風災重建後,投入陶藝、植物染特色文化逐步凝聚社區,大家參與其中,落實共好信念。…
靜謐的人文共享空間
風吹動著
吹動著辛勤忙碌的雙手
也輕撫了寧靜致遠的心
-
工藝行旅.編織人文篇-苗栗藺草社區
藺草編織源於清朝年間,平埔族婦女發現大安溪下游旁的野生三角藺草,並嘗試將之曬乾後編織成草蓆,其透氣吸濕的特性,非常適合炎熱潮濕的濱海環境使用,因此廣受歡迎而流傳至漢人聚落—大甲街與苑裡庄,並開始將野生藺草轉至水田邊人工栽種,材料取得更為穩定,編織技藝精進了,而有著藺編先驅洪鴦女士,其精巧的手藝讓藺草編織跳脫平面的草蓆發展為立體的草帽,讓藺編推向另一個高峰。…
感受藺草溫渡
傳承過去與未來
美食與工藝
編織人文與傳統
交匯成人與工藝的縱貫線
-
植物敲拓染
透過「植物敲拓染」線上影片,一起學習植物染工藝!
當「鎚子」遇見「布」與「葉子」,在湯文君老師指導下,將葉子悉心地排列在布面上,以鎚子敲打,讓一片片的葉子,在布面上留下了最美的痕跡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