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數位影音

選單
:::

找回布農藤編記憶

 

在過去的布農社會裡,做自己的生活器具,是在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情,因採集進入山林且處理上的費工,過往是男性該具備的基本能力,如同女性需有織布做衣服的能力般。然而,如今這樣的能力在部落裡卻是少見,且面臨青黃不接的窘境。舉目望去繼續在做藤編的人大多是年長者,以卓溪鄉為例中平村黃泰山阿公已高齡93歲;太平村余清山已70歲。較為年輕者有卓清村的陳國良約莫40歲,但因為養家活口只能以開卡車維生,利用工作之餘來繼續藤編工作。
在過往的學習模式,是用觀察的方式來學習這樣技藝,部落裡也有一種說法是技藝不得教人否則會折壽。再加上藤料的取得不易,需到山中採集相當的藤料,且再加上法規的限定,也讓採集藤料變得更不容易。然而,處理藤的工序相當費時且需要耐心,也常聽說許多人在這一關就退出了,也因此這項傳統技藝更是凋零相當快速。
內本鹿pasnanavan工作室從2008年開始與台東縣延平鄉的布農族人開啟「內本鹿pasnanavan」的學習計畫,以內本鹿山區做為場域,部落長者為師進行山林教育,並協力部落每年回到舊部落重建石板家屋。迄今仍持續進行課程的發展,部落講師的培力以及外部資源的引入。
2017年開始與卓溪鄉太平村合作試辦藤編課程,期盼能持續與部落共行的計畫,將內本鹿的經驗引入卓溪鄉太平部落。並協力發展出屬於卓溪的藤編工藝之亮點。
發展課程時才發現藤材料不易取得,只能透過購買現成東南亞進口的藤材,作品缺乏手工處理的溫度,對於藤的前置處理完全無法掌握。鄉公所雖然也會辦理藤編產業人才培訓,也許因為時間有限,同樣是使用購買的藤料,在部落許多人對於如何處理藤是完全陌生的。編織技法在坊間有許多書目可以參考,然而從採集到處理藤卻是最重要的精神所在,因唯有入山才能真正與布農文化產生連結;唯有透過親手處理藤料才知道前人的智慧所在。

影片時間00:00:00

觀看次數49

相關專輯

  • 00:33:38

    找回布農藤編記憶

    觀看次數 993

  • 外部連結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導覽 多元語言空間導覽 泰語

    觀看次數 2116

  • 00:03:05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多元語言導覽

    觀看次數 349

  • 00:05:54

    109.06.29日治時期東台灣繪葉書影像展-巡迴臺東縣新生國中導覽暨演講活動紀錄

    觀看次數 216

˄